第35部分(2 / 4)

楚系外戚的中堅力量,由此可以推想到當時的關東外系大臣決不會參予叛亂。

結果不言自明,兩次叛亂的背後推動者都是本土老秦人,原因很簡單,他們遭到了楚系外戚和關東外系的聯手打壓,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王國更是被“外人”所操控,這是老秦人絕對不能容忍之事。

成蛟兵變,老秦人在軍方的勢力遭到清洗;嫪毐之亂,老秦人在朝堂上的勢力又遭到清洗。二十五年之中,老秦人連遭三次重創,其實力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老秦人在昭襄王時期最為輝煌,隨著白氏和司馬氏的驟然敗落,隨著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的失敗,老秦人的實力日漸衰微。老秦人不行了,翻不起大浪了,楚系外戚和關東外系的親密關係隨即宣告結束,然後呂不韋自嘗苦果,被趕出咸陽。權力需要制衡,三足鼎立未嘗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可惜呂不韋的關東外系缺少了王權的有力支撐,當他配合楚系外戚重創了老秦人之後,馬上步其後塵,飲恨收場。

今日形勢明擺著,王系孱弱,楚系外戚一家獨大,山東外戚只能仰楚系之鼻息,老秦人則靜觀其變,再也不敢輕易出手了。

蒙恬很有耐心,坐在那裡靜靜地等待。

蒼頭的背後可是郿城“孟西白”,這個三氏同宗的大族是老秦人絕對的中堅力量,一個傳承了三百餘年的大家族,一個為秦國奮戰了三百餘年的大世家,即使在當今七國當中,也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大王需要老秦人的支援,需要郿城“孟西白”,然而,自昭襄王一怒之下殺了武安君白起,老秦人和王族之間,郿城孟西白和贏姓秦氏之間的信任便出現了裂痕。隨著楚系外戚的重新崛起,隨著楚系外戚利用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大肆清洗老秦人,雙方之間的信任更是降到了最低點,甚至可能是大秦歷史上的最低點。

老秦人不信任自己的君王,認為君王沒有統治王國的能力,把王國拱手讓給了“外人”,而年輕的君王則認為老秦人恃功自傲,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戰君王的權威,無視大秦國的安危。雙方的信任基礎給一連串的政治風暴徹底摧毀,矛盾愈演愈烈。

楚系外戚為了防備老秦人的反撲,把老秦人趕出了權力核心,年輕的君王放眼四顧,身邊唯一能夠信任的人也就剩下蒙氏兄弟了。

蒙驁是齊人,文武雙全,深受昭襄王的器重。因為出身問題,他自然被歸屬到關東外系,不過他是軍方將領,尚能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昭襄王駕崩,孝文王守孝一年,繼位三日升天,莊襄王繼位。莊襄王以呂不韋為相,呂不韋理所當然要重用蒙驁。在軍方,除了同為關東外系的蒙驁外,他還能相信誰?

蒙驁為上將軍,為大秦征伐四方,立下赫赫戰功。蒙恬蒙毅兄弟就是在這個時候,在呂不韋的特意安排下,成為秦王政的陪讀。三個人年紀相仿,從小到大,十幾年的友誼,彼此非常信任。

蒙驁戰死沙場,秦王政和呂不韋失去了軍方的支柱,不得已的情況下,秦王政和呂不韋硬是違背了大秦律,破格提升蒙驁的兒子蒙武,授其假上將軍之職,為秦軍統帥之一。同時,以蒙驁的次子蒙嘉為中庶子,陪侍於大王左右,為大王出謀畫策。(中庶子,戰國時國君、太子、相國的侍從之臣。)

一眨眼,七年過去了,期間爆發了成蛟兵變和嫪毐之亂,接著呂不韋又被趕出了咸陽,楚系外戚獨攬大權,大王處處受制,處境艱難,而尤其讓大王痛苦的是,他身邊無人可用。

大秦三大勢力中,楚系外戚第一,本土老秦人第二,關東外系第三,但關東外系隨著呂不韋的倒臺,一蹶不振,當年追隨呂不韋的山東士卿大多離開了秦國,留下來的諸如李斯等人雖然才華出眾,但勢單力孤,難以給大王以助力。其它諸如魏人尉繚、姚賈,齊人茅焦,衛人頓弱等,都是新晉關東外系,初到秦國,根基不穩,短期內也無法幫助秦王逆轉頹勢,只能苦苦支撐,伺機尋找機會。

機會終於還是找到了。國尉尉繚獻策,為武安君翻案,先把老秦武人拉過來。有了老秦武人這個龐大的助力,秦王就可以控制軍隊。有了軍隊做後盾,秦王就能建立武功,開疆拓土。大王有了顯赫功績,威信突飛猛進,老秦人就會選擇支援大王,如此大王實力暴漲,完全可以與楚系外戚展開正面對決。

大王毅然採納了此策,並委託尉繚和蒙氏具體操辦。

本來一切都在控制之中,突然,從代城傳來驚人訊息,寶鼎橫空出世,形勢驟然失控。

第047章 武安君是大丈夫

蒼頭沒有考慮太長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