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2 / 4)

動地叫了起來,“回去了,武烈侯回去了,回北疆了。”

第403章 輕賦薄徭

北疆軍在形勢一片大好,在統一大業唾手可得,在朝野上下一致呼籲舉兵南征,在楚國兵敗如山倒只要再給它雷霆一擊就可以消滅它的時候,北疆軍竟然調頭北上了,武烈侯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倒行逆施”,一時間指責聲四起,更有人在憤怒之下上書彈劾,怒斥武烈侯居心叵測,有割代北而霸中土之野心,更有甚者,在背後勢力的支援下,公然與武烈侯“翻臉”,建議秦王政和中樞為防患於未然,馬上剝奪武烈侯的兵權,將其徵召回京。

秦王政冷眼旁觀,自始至終一言不發。事實證明武烈侯是大秦之鼎柱,絕對忠誠,絕對信諾,在未來帝國的發展方向上也與咸陽宮保持著絕對的一致,相反,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們卻是居心叵測。這一次中原決戰雖然勝利了,但假如沒有武烈侯給予咸陽宮堅決的支援,沒有武烈侯一力承擔了朝野上下施加的巨大壓力,咸陽宮最終必定在政治上失守,在國策上失敗,最終不得不走向分封諸侯之路,最終不得不再一次把中土推向分裂和戰亂的深淵。

王翦和馮毋擇等中原大軍統率聯名上書,向秦王政請戰,詳細呈述兩淮局勢,要求馬上渡淮作戰,攻佔楚都壽春,飲馬大江。

隗狀、王綰、公子騰、馮劫四位上公聯合中樞諸卿也紛紛請奏,極力主張大軍渡淮攻擊,以最快速度擊殺楚國,完成統一大業。

面對朝野上下洶湧澎湃的“呼聲”,面對文武百官對統一大業的極度“渴望”,秦王政“勢單力孤”,無法直接拒絕,只能一邊藉口財賦嚴重不足、山東和淮北局勢動盪不安為由,設法拖延渡淮作戰的時間,一邊向北疆武烈侯“求援”,請他竭盡全力配合咸陽宮,阻止中原大軍的南征。

統一是大勢所趨,南征是人心所向,秦人在中原決戰中的勝利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強大,現在還有什麼可以阻止大秦一統中土?

普羅大眾看到的是燦爛的未來;大秦將士看到的是輝煌的功績;唯有高居權力上層的貴族們才知道瓜分中土權力和財富的盛宴正在拉開帷幕。為了掠奪到更多的權力和財富,他們正使出渾身解數衝進宴會場,但秦王政和武烈侯就站在殿堂門口,他們要執掌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權,他們要給貴族們一一安排座次,這讓貴族們非常憤怒。中土統一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是貴族們用自己的血汗拼搏而來,他們有資格有權力在這場盛宴中饕餮(tao/tie)大餐,誰能阻止他們?

中原決戰結束了,伴隨而來的是矛盾的尖銳化,因為激烈矛盾而造成的衝突正在醞釀之中,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這是權力核心層的共識,但誰也不願看到衝突的爆發,不想看到統一大業功虧一簣,所以大家都在努力,都在鬥爭,都在尋求妥協,都想在妥協中達到自己的目的。

要妥協,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就要對當前的政局有個清晰而正確的認識。

咸陽政局在中原決戰前後發生了劇變。

劇變從秦王政和武烈侯的離石會面開始,到武烈侯率北疆軍南下作戰,以摧枯拉朽之勢摧毀齊國,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的時候進入醞釀階段,接著武烈侯堅決拒絕南征滅楚,率軍返回北疆,就此把各方之間深藏的矛盾公開了,於是一場劇變轟然爆發。

各方勢力間的矛盾在碰撞中猛烈爆發後,咸陽政局出現了一個顯著的變化,那就是武烈侯和北疆武力做為朝堂上的第三股勢力“橫空出世”。

秦王政和咸陽宮擁有至高無上的王權,豪門貴族包括他們所控制地方勢力則構成了大秦最為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武烈侯和北疆武力本來屬於這個既得利益集團,但在中原決戰後,它們與這個既得利益集團決裂了,它們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於是它們自成一系。

大秦還沒有完成統一,但大秦的政局卻演變為三足鼎立之勢,這恐怕是大多數貴族們在大戰之前沒有想到的事。大秦政局由兩強相爭變成三足鼎立,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因兩強相爭而帶來的激烈矛盾和衝突因此得到了緩解。

大戰後,本來是秦王政和豪門貴族們因為集權和分封的矛盾而發生了激烈衝突,但現在武烈侯和北疆武力橫空出世,形勢也就陡然一變,變成了武烈侯和豪門貴族們為了爭奪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大打出手,秦王政和豪門貴族之間的衝突因此而得以緩和,秦王政再次拿到了推進政局發展的主動權。

大秦各方各勢力既然對當前的政局有了清晰的認識,既然不得不承認武烈侯和北疆武力做為一股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