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莊眼明手快,急忙阻止。他在中原待了好幾年,對寶鼎的性情比較瞭解。寶鼎做事想來謀定而後動,至今沒有失過手。這一次寶鼎回京,想必也有全盤謀劃。他既然敢回來,就一定能回北疆。現在重要的不是武烈侯做出何種決策,而是武烈侯打算如何實現他的決策,這才是最關鍵的地方。
“此次回京,武烈侯有何具體打算?”公子莊恭敬地問道。
“穩定,穩定至上。”寶鼎說道,“大秦唯有全力穩定政局,穩定疆土,穩定天下蒼生,才能把前期的戰果一一收入囊中。”
公子豹等四人面面相覷,眼裡都露出一絲凝重之色。
寶鼎的目光從四人的臉上緩緩掃過,“很困難嗎?”
公子豹冷笑,“停止南征?停止統一的步伐?你當真以為中土統一了?你到朝堂上去看一看,有幾個人認同你的奏議?”
公子莊衝著公子豹連連搖手,示意公子豹稍安勿躁,先讓武烈侯把他的具體打算說出來,然後再商議。
“第二件事,就是修築直道,力爭在三到五年內,透過子午嶺和白于山的寬敞大道把咸陽和北疆連為一體。”寶鼎繼續說道。
公子豹等人沒有任何驚訝之色,大家都想到寶鼎回京,必然要極力推動直道的修築。統一大戰暫時停止,大秦休養生息,當然有條件修築直道了。
“第三件事,就是假如咸陽宮一定要把統一大戰繼續下去,那麼當大軍受阻於大江之時,必須先行開闢西南戰場。”
這句話讓公子豹等人的臉色變得更為難看。
中原決戰之前,寶鼎在洛陽就與王翦、公子騰談到渡江作戰的事,當時寶鼎堅持要在渡江之前開闢西南戰場。王翦和公子騰當時都沒有反對。中原決戰還沒有打,還不知道勝負,在這之前談什麼渡江作戰,什麼開闢西南戰場等等,實在沒有太大意義。
現在形勢變了,中土諸侯國就剩下楚國了,而楚國連遭重創,不堪一擊,秦軍完全有能力一鼓作氣,渡淮渡江,吞滅楚國,徹底統一中土。暫停統一大戰已經是匪夷所思的事,而在渡江之前必須先行開闢西南戰場,更是匪夷所思的事。
公子豹等人望著寶鼎,感覺這小子瘋了,完全是在胡言亂語,胡扯八道。
第406章 沒有妥協
寶鼎的想法沒有得到四位宗室重臣的認同。
實施“穩定”戰略的好處誰都知道,但大秦在恢復國力的同時,楚人也在恢復國力,將來大秦或許會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無法擊敗楚國,最終不得不接受與楚國劃江而治的被動局面,如此一來大秦就失去了統一中土的機會,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統一大業功虧一簣,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中土繼續掙扎在分裂的漩渦裡。
這個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北疆形勢不好,一旦匈奴人頻繁入侵,大秦陷入兩線作戰的窘境,咸陽不但無法繼續實施穩定的戰略,還就此錯失了統一的最佳機會,這個責任誰來承擔?
其次,更重要的是貴族們既得利益的損失。如果大秦實施穩定戰略,如果武烈侯忠誠於他自己的諾言堅持中央集權制,那麼大秦穩定幾年後,中央肯定能牢牢控制地方,肯定會把地方權力逐漸集中到中央,到了那個時候,貴族們不要說藉助地方勢力迫使咸陽宮分封諸侯了,恐怕連他們的既得利益都保不住。
這是貴族們絕對不願意看到的局面,他們不能接受既得利益的損失,他們更期盼著分封諸侯所攫取的更大利益,所以他們才堅決要把統一戰爭繼續到底。只有把統一戰爭繼續到底,咸陽才會陷入政治和經濟上的雙重危機,才會陷入持續的被動,中央的權威才會被嚴重削弱,而他們才能藉此機會控制形勢的發展,才能肆無忌憚地掠奪權力和財富,才能迅速控制新佔領疆土並把它們轉化為自己的地方勢力範圍,繼而藉助地方勢力對抗中央,進一步削弱中央權威,最後中央迫於無奈和現實,只有分封諸侯。
這是一場生死較量。
表面上看是國策之爭,是“穩定”和“發展”之爭,但實質上是“集權”和“分封”之爭,是秦王政和功臣、中央和地方對中土權力和財富的爭奪。
寶鼎對即將遇到的困難,對即將開始的狂風暴雨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公子豹、公子騰等人也非常堅決地反對自己的主張,看到自己最堅定的盟友也無法擺脫“分封”的誘惑而堅決不願意損失既得利益,他非常失望,失望之餘更是心情沉重,自信心受到了一定的打擊,對此次鬥爭的勝算也不由自主地減去了一分。
如果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