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部分(2 / 4)

道理很簡單,但越是簡單的道理,越是難以領悟,有幾個人能夠達到“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大徹大悟之境?

“在你看來,直道修築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秦王政的語氣明快了許多,而鄭國卻是冷汗淋漓,極度緊張,甚至有一種脫力的感覺。

“直道修築的主要工程量集中在子午嶺和白于山,只要把這兩段直道修築成功,此工程就算完成了七成以上。”鄭國恭敬回道,“武烈侯所擬製的直道雖然長達兩千裡以上,但大半位於河套之間的蠻荒之地。目前這一區域被匈奴人所佔據,未來當我大軍北伐之際,大軍打到哪,直道就修到哪,所以暫時無需考慮。”

秦王政微微點頭,示意鄭國繼續說下去。

“如果中原決戰結束後,咸陽開始修築子午嶺和白于山直道,保守估計需要五年。”

鄭國是中土大水師,主持修鑿了關中大渠,對這種水土工程之事當然是瞭如指掌,其估算的時間大致不會錯。

秦王政略略皺眉,說道,“中原決戰後,南北兩地都有戰事,尤其大江以南,其戰事更為長久,咸陽財賦恐怕無力支撐直道的修築。”

鄭國思索良久,說道,“有些事必須要做,無論多大的困難都要去完成,這關係到國祚存亡,而直道就是其中之一。”

鄭國這話說得很含蓄,但內裡的意思很清楚,將來地方勢力坐大,封國一旦對抗中央,咸陽拿什麼予以鎮制?統一後的大秦疆域遼闊,邊陲遙遠,大秦軍隊無論在內還是在外,無論是戡內還是御外,這條直道都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樞議事上,秦王政就司空一職拿出決策,以陳祿為司空右丞,暫領司空事主掌司空府,考慮到司空府當前的主要任務是修築直道,而直道修築關係到大秦未來,所以陳祿這位“領司空事”的司空右丞同時也擁有參與中樞決策之權。

陳祿的“橫空出世”讓中樞大員們目瞪口呆。

很顯然,司空一職的競爭太過激烈,但此事又不能繼續拖延,以免影響到咸陽政局,所以秦王政無奈之下,不得不動用君王特權,破格提拔一位“賢才”了。

陳祿是專業性官員,適合出任司空一職。他又出自關東系,無疑會得到關東系的支援。陳祿在江南與各方關係處理得不錯,促進了江南局面的穩固,而且他還主持修鑿了南嶺大渠,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公子騰的功績,所以公子騰於情於理都要給予支援。公子騰公開支援,宗室大臣們也就不會反對了。

如此一來,陳祿等於得到了秦王政、關東系和宗室的全面支援,出任司空一職已經是不可阻擋,這時候老秦人自然不會跳出來唱反調,那麼楚系勢單力薄,無論如何也改變不了結果。

當然,秦王政也留有餘地。陳祿的實際職務還是司空右丞,授予他的權力都是代領,各方勢力都還有爭奪司空一職的希望,而關鍵就是接下來的形勢如何變化,尤其重要的是武烈侯的態度,假如武烈侯反對,此議就要推倒重來。

第399章 進攻

武烈侯對咸陽政局的變化保持沉默。

在咸陽人看來,武烈侯之所以默許關東人對司空府的掌控,是秦王政在此事上留下了迴旋的餘地。假如秦王政和關東人決心推進直道的修築,表現出積極支援和發展北疆的姿態,武烈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無疑會與咸陽保持默契的合作,維護秦王政和中央的權威。

既然武烈侯的態度明朗了,大秦內部的激烈矛盾緩和了,一場可怕的風暴消彌於無形,那麼接下來自然就是傾盡全力進行中原決戰了。

冬十月,武烈侯遵從秦王命令,徵召代北、燕南和中山三地二十萬青壯,組建五個軍,在三地展開冬訓。

十一月上,武烈侯在代城召集北疆諸軍統率進行軍議。

在這次軍議上,武烈侯宣讀了秦王政的令書,正式下達了進入中原作戰的命令。

現在北疆總兵力達到了十個軍四十萬人馬,其中五個軍是主力,五個軍是地方預備役。此次咸陽徵調六個軍南下作戰,四個軍鎮戍北疆。在四個留守鎮戍軍中,代北和燕南各有一個主力軍,而另外兩個地方軍則全部部署於代北,以防匈奴人的入侵。

為了確保決戰的勝利和北疆的安全,秦王政在武烈侯的一再懇求下,把上將軍羌廆(hui)從隴西調回北疆。羌廆奉命留守北疆,代替武烈侯暫領北方三地軍政大權,統一指揮北方戰場。

南下六軍統率,司馬尚、楊端和、辛勝、蒙恬、司馬斷和年輕的代侯公子將閭,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