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國王為一等,食邑萬戶以上的王爵為二等,食邑萬戶以下的王爵為三等。
二級爵位為公爵。公爵同樣以食邑戶數分為三等。
這兩級爵位同等於過去的封君爵。
三等爵位就是列侯,也就是二十等軍功爵的最高一級。
寶鼎把這個爵秩等級制度的修改方案拿出來之後,朝堂上一片譁然。沒有人敢公開得罪始皇帝和武烈侯,但大臣們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
可惜的是,武烈侯公子寶鼎太強悍了,他是大秦宗室,一等封君,主掌北疆軍政,權勢傾天。他主持爵秩等級制度修改,結果他自己不從中攫取任何利益,其他人怎麼辦?總不至於說,我比你功勳大,我要比你拿得更多吧?
不過不管怎麼說,爵秩等級制度還是修改了,始皇帝還是讓步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貴族們勉強也能接受。來日方長,慢慢來,等到武烈侯發動南北戰爭,陷在戰場上出不來之後,事情就有轉機了。
始皇帝下詔,正式公佈新的爵秩等級制度。
公子將閭、公子高、公子嶠、公子驤、公子昌五位領封國的皇子封王爵。
武烈侯公子寶鼎功勳卓著,食邑宛城五萬餘戶,封王爵,爵號武烈王。
兩位丞相隗狀、王綰,太尉公子騰,御史大夫馮劫,駟車庶長公子豹,武成侯王翦、鄭侯méng武等七位上公大臣加封公爵。
九卿等上卿中樞大臣,廣武侯麃公、臨洮侯羌廆、舞陽侯楊端和、通武侯王賁、安平侯司馬尚等上卿將軍爵封列侯,食邑不等。
其餘文武大臣的爵位都加升一級,就連普通士卒都封了個初級爵位,唯獨遺憾的就是由爵位衍生出來的權力和財富增加甚少,但聊勝於無,總比爵秩等級制度修改之前要好,最關鍵的是爵位可以世襲啊,這才是最大的好處。
封賞之後就是人事調整。
中樞和地方郡縣的人事僅僅做了微調,這是保證穩定的需要,而軍隊的調整力度卻非常大,一連串的人事調整讓人眼花繚亂。
武烈王公子寶鼎全權負責整個北部邊疆的鎮戍重任,其大行轅安置於離石要塞。
整個北部邊疆的鎮戍一分為四。
王翦調任西北疆軍事官長,麃公鎮戍北地,與隴西的鎮戍軍統率羌廆同受王翦節制。
méng武調任晉西北軍事官長,上郡、太原郡和河東郡的鎮戍軍全部受其節制。
代王公子將閭出任代北軍事官長,雁門、代郡、上谷郡的鎮戍軍受其節制。
王賁出任東北疆軍事官長,燕山南北、遼西、遼東等地都是其鎮戍轄地。
司馬尚調任兩淮軍事官長,輔佐楚王公子昌鎮戍兩淮。
司馬斷調任江東軍事官長,輔佐吳王公子高鎮戍江東。
中尉卿張唐調任山東軍事官長,輔佐齊王公子驤鎮戍山東。
內史公子成出任中尉卿,戍衛京師。
甘羅出任內史,出任京畿軍政官長。
趙高回京,出任御史中丞一職。
很明顯,統一戰爭剛剛結束,咸陽就開始調兵遣將,要發動南北戰爭了。
進行南北戰爭,驅逐北虜,守護長城,這是最為冠冕堂皇的進行軍事統率大調整的藉口。把秦軍能征善戰的悍將和最精銳的軍隊全部集中到北部邊疆,正好實現了守外虛內的國防策略。
然而,咸陽朝堂上的各政治派系控制地方郡縣,發展地方勢力的最強後盾就是這些聲名顯赫的軍隊統率和百戰之師,如今始皇帝做出了進行南北戰爭的決策,以此為理由,把這些統率和軍隊統統調到北部邊疆戍守長城,實際上就是遏制和打擊了地方勢力,為中央加大對地方郡縣的控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贏得了足夠的時間。
始皇帝在武烈王公子寶鼎的支援下,突然來了這麼一招,頓時讓那些打算在自己控制的地盤上大幹一場的功臣們措手不及。
是不是沒有對策?當然不是,山東、兩淮和江東的形勢都非常緊張,這時候無論是調動鎮戍軍統率還是抽調精銳軍隊,都將加劇地方形勢的惡化。
於是以丞相為首的公卿大臣們紛紛上書勸諫,阻擾這一人事調整方案的實施,各地鎮戍軍統率和封國王、地方郡縣官長們也是急奏咸陽,懇求始皇帝考慮到地方郡縣的實際困難,暫緩或者放棄調動鎮戍軍。
始皇帝勃然大怒,在朝堂之上厲聲警告,違抗命令者,嚴懲不貸。
武烈王公子寶鼎也公開支援始皇帝,他警告文武大臣們,不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