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世的積累只能讓他泛泛而談,說白了他就是一個紙上談兵者。你讓他做具體的事,他做不來;你讓他就具體的國事擬製一個解決之策,他也未必做得好。從理論上來說,他是一個大家,但從實踐上來說,他就是一個低能兒,所以當秦王政與他談及徭役賦稅等國事的時候,他就原形畢露了。說到底,他還是個誇誇其談的暴發戶公子,也難怪秦王政讓他掛個主爵中尉的官職卻奪了他的職權,原因很簡單,寶鼎是坐著“火箭”上來的,事實上他沒有處理行政工作的能力,他還需要腳踏實地的歷練和錘打。
秦王政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但寶鼎急不可耐,倒不是他眼高手低,好高騖遠,而是時間不等人。現在他沒心思去做具體的事,他只想憑藉自己高貴的出身和背後的實力盡快上位,攫取大權,以便從制度上和國策上進行矯枉,使得帝國在建立之初就走上正軌,偏離原來的歷史軌跡,不致於在短短十五年內便灰飛煙滅。
華陽老太后倒是“積極”配合,硬是逼著秦王政給寶鼎封了個倫侯,結果形勢再度脫離了秦王政的控制。
寶鼎做了倫侯,拿到了主爵中尉這個實職,有了參政議政的權力,馬上就向咸陽這個深不可測的大水潭裡連丟兩塊大石頭,掀起軒然大*。一個是立後立儲。這種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他倒好,急吼吼地衝進了後儲之爭,還舉著大旗要宣戰,不知死為何物的野蠻人啊。還有一個就是打匈奴。誰願意與匈奴作戰?找死啊?嫌命長啊?又是寶鼎,估計等不及要為父報仇了。你要報仇便罷了,還拖上整個大秦國,不滿意寶鼎此舉的比比皆是,都等著看笑話,更有人暗中詛咒,恨不得他死在大漠,從此消失。
如果任由寶鼎這樣橫衝直撞亂打一氣,後果難以預料,但壞事肯定比好事多。秦王政果斷出手,用一池泉水暫時穩住了這頭瘋狂的野牛,但更糟糕的事發生了,寶鼎的才智遠遠超過了秦王政的預料。他要培養一個自己可以牢牢控制的宗室鼎柱,而不是培養一個威脅自己王位的可怕對手。
未來的寶鼎到底是秦王政的股肱之臣,還是陰險狡詐的敵人?從目前形勢來分析,成為敵人的可能性更大。咸陽有楚系在其中推波助瀾,志在把寶鼎打造成秦王政的敵人;咸陽的老秦人因為對大王缺乏信任,他們也會有意識地阻止寶鼎靠近大王,以免遭受池魚之災。
秦王政輾轉難眠,天亮後即與寶鼎進一步深談,打算全面試探一下。他必須儘快做出決定,要麼放棄寶鼎,以免將來成為敵人,引起血腥大風暴,讓王國遭受重創;要麼繼續培植寶鼎。
昨夜他就意識到雙方在國政上的分歧很大,但因為是泛泛而談,沒有觸及到具體方面,今天他就要具體談談了,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寶鼎字裡行間清晰地表露了他的治國思路,他認為“以法治國”,依靠嚴刑峻法在現階段的確可以增強國力,但一旦大秦統一了天下,這種治國思路就不行了。中土飽受了六百年戰火的摧殘,生靈塗炭,天下蒼生深受其害,他們盼望著和平,盼望著安居樂業,所以大秦的治國思路要改,而最佳辦法就是實施“仁政”,以“無為”治天下。
“以法治國”在王國財富的分配上就是“國富民弱”,而以“無為”治天下就是“國不與民爭利”,民富則國強。
秦王政尊崇“法治”,當然不能接受寶鼎這種治國思路。其實這兩種治國思路在後世的歷朝歷代都屢有爭執,雙方針鋒相對,有時候甚至引發暴力衝突。這兩種治國思路都沒有錯,就看何時用,怎麼用,用得不好則弱國亡國,用得好就能富國強國。
秦王政很失望,但他看到了寶鼎那顆忠誠於王國的拳拳之心,他決意培植寶鼎。寶鼎還小,還年輕,還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去改造,去錘鍊。
“寡人再給你安排一位師傅,以後你就跟在他後面勤奮學習。”
“誰?”寶鼎好奇地問道。
“韓國公子非。”
韓非?韓非要做我的師傅?我的師傅是韓非?寶鼎當即心花怒放,喜形於色。
第135章 大王的隱私
寶鼎與秦王政同車返回咸陽。
寶鼎已經感覺到了秦王政無法接受自己的治國思路。雖然秦王政表現得很平靜,很大度,一直微笑聆聽,但寶鼎還是從他的質詢中清晰得察覺到了這一點。
他本來就沒有指望秦王政能接受,他只是希望秦王政能換一種角度考慮國事,從天下蒼生的角度出發籌劃國策,而不僅僅是高高在上只顧及王國本身和權貴官僚們的利益。天下蒼生是未來帝國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