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要殺他,廉頗跑得快,趙王沒有得逞,而李牧跑得慢,結果給殺了。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樂毅也是如此,他也是跑得快,否則肯定給燕王殺了。
所以說秘兵在秦國統一大戰中肯定發揮了作用,但作用肯定有限。寶鼎在黑冰臺待了一陣,對此自然知道得很清楚。合縱關係到關東諸國的存亡,各國位高權重者肯定會權衡利弊得失,靠姚賈的金塊和黑冰的秘密活動根本沒有阻止的可能。
這樣綜合分析下來,關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之所以失敗,肯定有不為人知的原因,正是這個原因導致趙國敗亡,導致關東諸國敗亡,讓秦國迅速統一了中土。
拋開齊國不說,歷史上齊國直到亡國的一刻都一兵不發,這未免太不可思議了。關東諸國合縱,每次楚國都是絕對主力,楚軍堅持到最後,則合縱成功,反之,合縱失敗。那麼是不是可以這樣估猜,這次合縱失敗是因為楚國的原因。
楚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此次合縱失敗,導致韓魏燕三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趙國滅亡?難道和楚國令尹李園有關?
寶鼎越想越覺得有可能。楚國令尹李園是當今楚王的舅舅,是趙國人,不管他曾經和趙國有多深的仇恨,他若想在楚國維持自己的權勢,那首先就要確保趙國這道屏障始終能夠擋住秦國,始終能夠牽制秦國,否則楚國就要和秦國直接對抗,這對他而言有害無利。
李園能夠在楚國崛起,能夠殺了春申君這個在楚國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大權貴,當然不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他當然知道合縱聯軍支援趙國的重大意義。那麼,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推測了。
楚國有“屈、景、昭”三大世代權貴,春申君又在楚國經營了二十多年,而且他的口碑非常不錯,家中的門客之多,享受的待遇之高,更是高居戰國四大公子之首。李園一個外來人殺了春申君,壓制著楚國權貴,攫取了楚國大權,他在楚國的敵人想必多如牛毛。這種敵對關係必然影響到國政,李園要幹什麼,他的對手就反對什麼。李園要合縱,要救趙國,楚國權貴必然反對。
李園這個人在歷史上的記載非常少,他是因為殺了春申君才出現在史書中,至於後來他的結局怎樣,他何時死的,又是怎麼死的,歷史都沒有記載。不過幾年後當今楚王悍,也就是李園的外甥死了,他的另一個外甥熊猶繼位,但隨即就被考烈王熊元的庶子熊負芻殺了,負芻做了楚王。這樣推測起來,在楚王悍駕崩之前,李園肯定死了,否則不至於出現負芻弒君自立的事情。
關東諸國最後一次合縱失敗是不是因為李園之死而失敗?李園是不是死在楚國激烈的權力鬥爭中?
寶鼎忽然靈光一閃,一個匪夷所思的念頭出現在腦海中。假如我殺死李園,那就等於破壞了這次關東諸國的合縱,我就可以再次建下顯赫功勳。假如我在殺死李園的過程中,混亂楚國的局勢,豈不是可以讓楚國失去救援趙國的最佳機會?
這一切本來就是歷史的結果,我不過順應歷史的軌跡,順流而行而已。我沒有改變歷史,那麼我就肯定能成功,但是,假如歷史因為我的加入而突然改變,我不但沒有殺死李園,反而讓他活下來了,那整個中土的歷史軌跡豈不要因此而改變?如果整個中土的歷史軌跡因此而改變,我是不是有更多的機會改變大秦的命運,改變未來帝國的命運?或者,在我有生之年,都不會再有帝國?
一時間,寶鼎心煩意亂,陷入沉思之中。
幾位老將軍耐心等待,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
良久,寶鼎終於從煩亂的心神中擺脫出來,語出驚人,“李園不死,合縱必成。”
李園?幾位老將軍互相看看,不約而同地皺眉沉思,旋即,大家都明白了寶鼎的意思。
合縱自蘇秦而來,蘇秦說服齊趙韓魏燕五國攻秦,秦國大敗。其後有樂毅合縱六國大軍攻齊,齊國大敗。自此合縱連橫成為七國征戰的主要方式,但自秦楚鄢郢大戰,秦趙長平大戰後,楚趙兩個大國受到空前重創,合縱隨即就成了關東諸國專門對抗秦國的制勝法寶。秦一旦攻趙,趙就向關東各國求援,關東諸國則合縱抗秦,而合縱軍的主力就是楚國。
長平大戰後,關東諸國有三次合縱攻秦,春申君和楚軍都是絕對主力。現在春申君不在了,楚國令尹是李園,而李園偏偏又是趙人,可以想像這次合縱十有八九會成功,除非殺死李園。
公子寶鼎本人就是個刺客,他是靠刺殺起家的,現在他說出這句話,那意思很明顯,他回到封邑是假,刺殺李園是真。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