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果就是寶鼎這個武烈侯肯定要承擔責任,如果後果嚴重,寶鼎就完了。
這是內憂,外患就是韓魏楚可能攻打南陽。公子寶鼎就國南陽,說白了就是外放,貶黜,這個訊息傳到關東,關東諸國馬上就會意識到咸陽想殺了公子寶鼎,公子寶鼎死了,老秦人受到打擊,咸陽局勢就會混亂,這對關東諸國來說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所以誰也不敢保證韓魏楚不乘機攻打南陽。一旦韓魏楚攻打南陽,周邊內史和三郡救援遲緩,那南陽可能失陷。南陽失陷,寶鼎就徹底玩完,就算援軍殺到奪回了南陽也救不了他。
穰侯魏冉就是個例子。他的封地是陶邑,地處中原,原為宋地重鎮,商貿發達。齊滅宋,陶邑歸齊。六國合縱破齊,為秦所得,昭襄王賜給了魏冉。魏冉被趕出咸陽回到封地後,陶邑屢遭魏國攻擊,最後魏冉死了,陶邑也沒了。看上去這事很正常,昭襄王賜給魏冉富裕的郡邑,格外榮寵了,但仔細一想,陶邑是什麼地方?中原腹地,四戰之地,昭襄王把那個地方賜給魏冉,其實就是一個陷阱,魏冉只要被趕回封地,必死無疑。
這倒不是陰謀論,這是事實。陶邑就是現在的山東定陶,在黃河南部。它的東面是齊國,南面是楚國,西面是魏國,北面是趙國。當時秦國已經拿下了魏國的河西郡,也就是秦國的河內郡。從河內郡的朝歌到白馬津渡河,再南下到陶邑,有三四百里路,所以陶邑及其附近地區就是秦國孤懸在中原的一個觸角,危如累卵的一個地方。昭襄王把這個地方賜給魏冉,居心何在?陶邑丟了,等於秦國的土地丟了,魏冉必死,而趙魏楚齊等國都想攻佔陶邑,就看時機了,結果魏國等到了最好的時機。
昭襄王是不是借刀殺人,誰也不知道,只能揣測,但今日寶鼎去南陽,咸陽肯定有借刀殺人的意思。
內憂外患,寶鼎的處境極度困窘,所以當麃公問到咸陽宮對局勢有什麼看法的時候,寶鼎終於忍不住發火了。
咸陽宮當然知道局勢對大秦不利,更知道姚賈的關東之行成效甚微,但當初秦王政和寶鼎在設計的時候,姚賈出使的主要目的是挑起燕王喜和太子丹之間的矛盾,只要燕王喜不給太子丹大權,燕趙結盟就難以成功。燕趙不能結盟,河北大戰的勝算就大大增加。結果事與願違,河北大戰打敗了,關東諸國在趙國兩次擊敗秦軍後,士氣大振,合縱之勢已經不可阻止。
現在秦王政一肚子怨氣。蒙武和關東系將領讓他蒙羞,姚賈更是讓他成了笑柄。姚賈剛剛回到咸陽,升官加爵了,馬上就傳來楚國李園和趙國李牧秘會大梁的訊息。關東諸國不但沒有放棄合縱,反而緊鑼密鼓地加快了合縱程序。秦王政這個臉丟大了,但這怨不得姚賈,形勢發展太快,他也不知道秦軍會再次戰敗,結果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這時候又爆出姚賈是趙國內奸的訊息,這等於給了秦王政一個大巴掌,所以姚賈不得不死了。
秦王政心知肚明,關東人也是瞭然於胸,咸陽這一連串的風暴都是源自公子寶鼎,都是因為大王、關東人和楚系要打擊公子寶鼎、要壓制老秦人造成的,只是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公子寶鼎如此暴戾,刺殺、謀殺、誣殺,無所不用其極。
沒辦法了,必須把他趕出咸陽,把他圍殺在封邑里,這個野蠻的公子就是一頭瘋狂的嗜血猛獸,今日不殺他,明日必被他所吞噬。
寶鼎為此怒不可遏,他一心一意為了大秦,為了拯救未來的帝國,其實也就是拯救大秦的權貴公卿和他們的後代,結果好心沒好報,一大幫子人衝上來要殺他,他能不怒氣沖天?
慶賀封君的事告一段落後,寶鼎馬上舉薦蒼頭霍寶為紫府副率,並擬製了未來十年黑冰臺秘軍的主要任務和具體行動規劃,然後呈奏咸陽宮。
未來三年是大秦統一中土的關鍵時期,秘軍要把主要力量放在趙國、楚國和齊國。
趙國是大秦統一步伐的開始,而要想擊敗趙國,不但要破壞關東諸國的合縱,更要實施反間之策,挑起邯鄲的內鬥,讓郭開和李牧鬥個你死我活。寶鼎更是大膽預言,李牧就是趙國最後一道長城,李牧不死,秦軍不勝,趙國更不會亡。
楚國是關東諸國合縱的主要倡導者和主要力量,若要破壞關東諸國的合縱,必須混亂楚國局勢,為此必須聯合楚國本土貴族和春申君的遺留力量,誅殺楚國令尹李園,甚至不惜幫助楚人另立大王。
齊國休養生息幾十年了,其國力之強盛可想而知,一旦君王后薨亡,田氏貴族重掌朝政,齊國極有可能加入合縱大軍,這將直接影響到秦國的安危,延緩秦國統一中土的步伐,所以秦國秘軍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