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2 / 4)

後,扶蘇為大王,自己和老秦人將得到豐厚的回報。

老太后說得很清楚了。大秦統一,肯定要分封,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君王和貴族們會相互妥協,共享權力和財富,自己和老秦人絕不會吃虧。

權衡一下,篡國的風險有多大?首先楚系就不會答應,自己篡國了,楚系還有生存的空間?楚系勢必在自己與秦王政鬥得兩敗俱傷的時侯,幫秦王政砍了自己。老太后一再說,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其實就是指中土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再分配。中土統一需要老秦人的武力,而自己代表著老秦人,所以對於楚系來說,利益最大化的辦法是結盟自己,打倒秦王政,控制未來王國的權力和財富的分配權。將來中土統一了,分封諸侯了,自己也可以做個諸侯王。既然將來自己能做個諸侯王,那今日還有必要篡國嗎?

老太后的話很實在,算是掏心窩子的話了。合則兩利,分則兩敗,自己根本沒有選擇。

那麼,如果自己沒有來到這個時代,歷史的真相又如何?昌平君熊啟被趕出咸陽後,楚系是不是就此衰敗?不會,楚系即使遭受了挫折,但根基深厚,它的生存策略會不斷調整,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

歷史上的隗狀做了將近二十年的丞相,他的背後肯定是楚系力量,否則他也不會被歷史徹底湮沒。在大秦的歷史上,凡楚系人物和他們所做的事情不是被刻意淡化就是被徹底抹除,從這一點可以推測隗狀應該是楚系在帝國時代的中堅人物。

帝國誕生之初,王綰(wan)曾力主實施分封和郡縣並行制。當時隗狀是右丞相,王綰是左丞相,做為左丞相的老秦人王綰既然提議分封,那麼第一丞相隗狀是什麼意見?歷史記載李斯極力反對分封,李斯當時是廷尉卿,是法家大臣的代表,是新興官僚階層的代表。那麼由此可以推測,當時朝堂上的爭論應該非常激烈,舊貴族和新興官僚階層肯定有一番“廝殺”。再由此推測,隗狀應該和王綰一樣,都是堅持分封,由此可以看到,楚系和老秦人那時已經屬於同一陣營,都是舊貴族陣營。

始皇帝終其一生,不立後不立儲,可見始皇帝和新興官僚階層在皇統繼承一事上處於劣勢,他們的對手不僅僅是一個楚系,而是整個舊貴族階層,所以他即使以強硬的態度立一位皇后和儲君,但皇后和儲君的身體裡卻流淌著舊貴族的血統,只要他死了,新皇繼位,舊貴族隨即可以捲土重來,一舉摧毀始皇帝的基業和理想。這或許才是始皇帝不立儲不立後的真正原因。

始皇帝的對手不是一個派系,而是整個舊貴族集團,雙方激烈的矛盾在始皇帝死後終於來了一次總爆發。

這樣就可以理解李斯的背叛,理解趙高的瘋狂了,因為帝國內部最激烈的鬥爭不是派系的鬥爭,也不是國策和學術的鬥爭,而是舊貴族和新興官僚階層的鬥爭,是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李斯和趙高的確背叛了帝國,但他們沒有背叛始皇帝,他們在始皇帝死後,忠實地堅持著始皇帝為之奮鬥一生的理想,但他們鬥不過舊貴族,假如扶蘇上位,舊貴族必定捲土重來,帝國這條大船將背離始皇帝生前定下的航線,始皇帝和他們這些追隨者一生的理想都將化作煙塵,所以他們只有舉著胡亥這把刀拼命地殺,能殺多少殺多少,直到把帝國的舊貴族全部殺光,最終,帝國傾覆。

李斯和趙高當真想傾覆帝國?當然不是,他們想控制帝國,想讓帝國這條大船行駛在他們認為正確的軌道上,某種程度上他們其實是死在對法家理念的信仰上,死在始皇帝的理想上,死在舊貴族的厚厚陰霾下,而帝國則是敗亡於舊貴族和新興官僚階層之間的激烈衝突,被權力和財富這對血腥猛獸活活吞噬。

大秦歷史中所有不解之謎的根源就在這裡。分封制的沒落代表著權力和財富再分配的控制權落在了君王和新興官僚階層的手上,他們把舊貴族趕出了中土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再分配的盛宴,舊貴族不能接受,於是聯手和始皇帝抗衡,最終,兩敗俱傷,同歸於盡了。

從這個源頭去尋找湮滅在大秦歷史中的秘密,那麼所有的猜測就有了依據。歷史的真相就和現在自己正在走的路相差無幾。

寶鼎暗自長嘆。原以為自己改變了歷史,孰不知自己正在被歷史所吞噬,歷史正在把自己一步步地推上絕路。個人的力量根本無法與歷史的洪流相抗衡,自己這個滄海一粟不自量力,妄圖螳螂擋車,當真是一場笑話。

未來,當舊貴族集團控制了朝政,歷史的確改變了,但變化的方向遠遠偏離了自己預想的方向,憑自己一人之力根本阻止不了舊貴族對權力和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