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部分(3 / 4)

幾年前趙國龐煖合縱,春申君為合縱長,項燕為楚軍統率,結果這一仗打敗了。春申君承擔了所有罪責,罷相而去,項燕卻毫髮無損,由此可見春申君對這位後輩的愛護。當時春申君年近八十,耄耋(mao/die)老者,罷相回家頤養天年也在情理之中,但隨著考烈王病重,太子年幼,王統繼承出現了問題,朝堂上的權力鬥爭日益激烈,春申君不可避免地捲了進去,然後他就成了權力鬥爭的犧牲品。而李園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項燕在淮北保持沉默,像項氏這種老貴族就是一頭猛虎,不動則已,一動必定致命。

李園同樣對項燕保持著高度的戒備。兩人同在淮北,但一年還見不到一次面。這次李園也是迫不得已,形勢所逼,不得不請出這位老將軍,聽聽他對局勢的看法。

項燕年近花甲,精神矍鑠,或許是因為養尊處優的原因,他保養得很好,高大的身軀略顯發福,一張剛毅的臉上帶著貴族所特有的矜持和傲慢,兩隻微微眯起的眼睛裡更是露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殺氣。即使距離他有數尺之遠,李園也能夠受到撲面而至的凜冽威嚴。

李園心裡非常的不快,倒不是因為項燕給他的重壓,而是與生俱來的自卑讓他在項燕面前總是底氣不足,腰桿雖然挺得筆直,但意識裡他的腰就是彎的。貴族需要悠久的傳承,需要厚實的歷史底蘊,像他這樣一位來自異國計程車卿依靠外戚身份躍上貴族階層的人。在貴族眼裡就是個跳樑小醜,不值一哂。李園喜歡待在陳,其實說白了他就是自卑,他無法容忍京都貴族對他的鄙夷和敵視。

屋子裡的氣氛越來越壓抑,良久,傳來一聲輕微的咳嗽,打橫陪坐的廉嵩終於說話了,“令尹府對天下局勢有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廉嵩五十多歲了,做為廉頗之子,他曾在趙國出任上大夫。隨著廉頗的出走,廉氏在趙國遭到瘋狂打擊,不得不遠走他鄉。廉頗有心在有生之年繼續為國效忠,所以他執意留在魏國大梁,而廉氏對未來中原局勢並不看好,在春申君的邀請下,舉族遷移到楚國。

在春申君滅族這件事上,趙人整體背叛了春申君,而歸究起原因,還是因為生存的需要。當初為了生存,他們依附於春申君,春申君在權力鬥爭中失敗了,他們又不得不依附於楚國舊貴族。如今李園崛起於楚,趙人成為楚國朝堂上的一股勢力,但他們根基不牢,勢力還是太小,無法與楚國龐大的貴族力量相抗衡。

廉嵩現在是令尹府的長史,因為父輩的關係,他與項燕的私交不錯。這次就是他親自跑到項君的封邑,把項燕請到了陳。

廉嵩把令尹府對未來局勢的判斷詳細告之。“當前我們需要決策,是合縱還是連橫?”

李園向項燕做了個手勢,態度誠懇,請他發表一下看法。

“秦國的國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帶甲士伍又有多少?關西的攻防形勢又如何?”項燕慢條斯理地說道,“齊國的國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帶甲士伍又有多少?它的四方邊郡是否有險可守?”

這個問題太好回答了,秦國的國土數倍於齊,帶甲士伍數倍於齊,關西有函谷關和大河之險,易守難攻,而齊國則根本無險可守,雙方實力仔細一對比,不難發現齊國無法與秦國正面抗衡。

如果秦國攻佔了中原和河北,實力更強,燕齊楚三國只有聯手才能抵擋住秦國的攻擊,但一旦給秦搶佔了先機,分而擊之,各個擊破,三國覆滅的命運就可想而知。

李園和廉嵩互相看看,凝神沉思。

“趙國是齊燕兩國的屏障,趙國若亡,齊燕兩國分居南北,又豈是秦國的對手?”項燕繼續說道,“所以趙國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刻。齊燕兩國必然出手相助。”

“但是,邯鄲大戰的時侯,出手援救趙國的是楚魏聯軍。”廉嵩小聲說道。

“此一時彼一時。”項燕淡然一笑,“六國合縱攻齊,齊國遭到毀滅性打擊,其後燕國遭到齊國的反噬,也遭到了沉重打擊。邯鄲大戰的時侯,兩國都處在恢復元氣的階段,再加上彼此間的仇恨,袖手旁觀也在情理之中。一眨眼,幾十年過去了。趙齊燕三國的元氣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尤其是齊國,四十年未打一戰,國力強盛,君王后恰好又薨亡而去,可以想像,值此危難關頭,齊燕兩國絕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趙國被西秦所摧毀。”

“如果齊燕兩國再一次袖手旁觀呢?”廉嵩又問道。

“絕無可能。”項燕笑道,“以趙國的堅韌,士伍的頑強,根本無需齊燕兩國出兵想救。趙國所缺的,無非是錢糧和武器而已,而齊燕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