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國庫窮竭的情況下,君王和王國大肆擄掠民眾財富,民眾的財富會在一夜間化作烏有,還有一種情況則正好相反,是調集民眾財富,以賒貸等方式整合全部國力,以舉國之力進行戰爭。
這兩種不同政策造成的後果是權力和財富再分配的不同。第一種政策顯然對君主和王國有利,戰爭打贏了,君王和王國可以迅速恢復元氣,而第二種政策則讓君主和王國在戰爭後陷入財賦崩潰的窘境,不得不依靠長期賒貸來慢慢恢復元氣。在這個過程中,民眾越來越富,而君主和王國始終拮据,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對君主和王國十分不利,最終將演變為君主和王國在權利上的嚴重損失。
很明顯,大秦面對未來嚴峻的局勢,必將採取第一種政策,名義上稱之為“重農抑商”,實際上就是擄掠民眾財富,否則大秦沒辦法支撐未來的大規模的頻繁戰爭,但這種政策顯然是“竭澤而漁”的短視之策。
打劫是一次性的,打劫的財富用完之後怎麼辦?再去打劫?被打劫的人因為“重農抑商”的政策已經一窮二白了,還怎麼打劫?官營壟斷在一定時間內的確可以讓財富增長,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顯。戰爭結束了,王國和民眾都變窮了,貧窮導致消費驟減,而消費的持續減少則讓工商業持續萎縮,由此導致財富持續減少,如此週而復始,惡性迴圈,最終國窮民窮,王國崩潰。
春秋戰國六百餘年,諸侯爭霸兼併,戰爭密集而殘酷,從理論上來說,諸侯國早就崩潰了,但他們竟然持續了六百餘年,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實施了農商並重的國策。計然、白圭、呂不韋都推崇“以商富國”,但這個“以商富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