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部分(1 / 4)

當初武烈侯逼著咸陽讓步,在中原建十萬常備軍,就是考慮到中原人短期內不會忠誠於大秦,中原必須以重兵鎮戍。現在中原常備軍主力在中山戰場,未來一部分要趕赴代北作戰,一部分要鎮戍河北,返回中原作戰的可能性不大。退一步說,就算咸陽宮命令中原軍返回中原,上將軍王翦和武烈侯也會想方設法留下他們,置中原於險境,乘機打擊關東系勢力,繼而在未來的政局中迫使咸陽宮做出讓步。

蒙氏因此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這不是蒙氏有沒有能力守住中原的問題,而是在殘酷的政治博弈中,像蒙氏這種“棋子”就算有逆轉乾坤的能力,就算是一頭猛虎,也會被更強大的對手,被一群惡狼毫不留情地圍殺。

武烈侯對關東系的打擊力度當真是一浪高過一浪。當初他打擊熊氏外戚的時候劍光四射,鋒芒畢露,現在他的手段變了,變得非常隱蔽,但殺傷力更強,屢屢置對手於死地。從姚賈、頓弱到尉僚,關東系重臣一個接一個地倒下,如今輪到蒙氏了。

蒙嘉有先見之明,他預感到蒙氏的危機正撲面而至。在秦王政下令調武烈侯去河北的同時,他就飛速密告蒙武,請蒙武放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主動向武烈侯示好,務必給蒙氏留一條後路。從長遠利益來看,武烈侯的國策變革方案有利於蒙氏,雖然蒙氏不能背叛秦王政,不能公開支援,但完全可以做到暗中支援。政治鬥爭的本質是妥協,妥協之下的雙贏才是上上之策,相比起來,殺戮終究是兩敗俱傷的下下之策,這對任何一方包括對王國其實都沒有絲毫好處。

蒙武今夜暗訪武烈侯,是示好,也是一種妥協。

武烈侯接受了他的示好,明確告訴他,北方戰局不過是一個誘餌,而陷阱卻在中原,獵物就是蒙氏。

接下來就是蒙氏的選擇。不管蒙氏如何破局,他始終都是獵物,能否成功逃過死劫,關鍵不在於蒙氏是否有逃過死劫的能力,而在於他是否有做獵物的覺悟。假如蒙氏心甘情願做獵物,那麼武烈侯就願意與之妥協,並以此再設一個局,以蒙氏為誘餌,以咸陽宮為獵物,最終獲得更大的優勢迫使咸陽宮在國策變革一事上做出讓步。

蒙氏因此獲得的報酬很豐厚。他既沒有背叛秦王政,也沒有與武烈侯形成對抗,相反,他在複雜的局勢中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有利於蒙氏利益的選擇。

蒙武躊躇不決,他要衡量其中的得失,他要推衍出蒙氏從中獲得利益多少,而蒙氏獲利的多少則取決於中原局勢的最終結果。

“如果代北戰事久拖不決,京畿大軍不能出關支援,那中原危在旦夕。”蒙武低聲嘆息,等待寶鼎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

“中原局勢如何發展,關鍵不在中原,而在東南。”寶鼎語意雙關地說道。

東南熊氏?中原陷入困境,咸陽宮肯定要呼叫東南援軍,但東南大軍一旦進入中原戰場,江南就危險了,所以東南熊氏左右為難,不管最後他是敗於中原還是丟失江南,東南熊氏最終都要承擔罪責。東南熊氏難道願意束手就縛,眼睜睜地看著咸陽宮宰殺自己?當然不會,東南熊氏肯定要誓死一搏,但東南熊氏用什麼辦法才能逆轉危局?

這裡就存在著一個被動和主動的問題。假如東南熊氏有遠見卓識,看到了未來的危局,主動去推動和引導局勢的發展,那麼咸陽宮就很難如願以償地宰殺熊氏外戚,而咸陽政局的發展也會隨之而變。如此一來,武烈侯操控北方局勢,東南熊氏引導南方局勢,雙方夾擊咸陽宮,其結果可想而知。

那麼,東南熊氏會不會主動出擊?如果主動出擊,又將採用那些主動之策?這些主動之策將推動中原局勢向何種方向發展?

蒙武沒有思考太長時間,他無須知道更具體的答案,他只要知道武烈侯和熊氏可以控制未來局勢的發展就足夠了。在武烈侯和熊氏的南北夾擊下,不要說蒙氏沒有抵禦之力,就算是咸陽宮,恐怕最終也要飲恨收場。

蒙武不再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把話題轉移到了中原防禦和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影響到中原穩定等事情上面,這其中就牽扯到中原軍政官長的調動和一些農耕、工商、賦稅、徭役等具體政策的變化上。

秦王政既然要控制中原,當然要大量更換中原的軍政官長,而這些軍政官長們的更換,必然會帶來諸多政策上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必然影響到中原的穩定。

寶鼎和昌平君先後主掌中原,兩者在政策上一直保持著統一性和連續性。去年冬天寶鼎離開中原後,蒙武雖然繼任,但因為中原的軍政官長們大都還是那幫人,所以政策上也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