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坡下的大道上,災民洪流洶湧而過,所有經過山坡的災民看到武烈侯的大纛,都知道他就在山坡上看著他們,無不激動地縱聲吶喊,震耳欲聾的歡呼聲沒有一刻停息。
昌文君和兩府官員被眼前這聲勢浩大的一幕所震驚,第一次認識到武烈侯已經擁有了驚人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但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從當前形勢看,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西南策略在很多官員的眼裡不過是個權宜之策,甚至可以說是個騙局,其主要目的不是救助災民,而是轉嫁災難。武烈侯為了把災民騙到江南,動用了一切非常手段,現在災民擁戴他,是因為武烈侯給了他們希望,一旦這個希望破裂,後果可想而知,憤怒的災民不但切齒痛恨武烈侯,更會大量死亡,而這種恐怖的死亡將給武烈侯的聲譽帶來致命打擊,他極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永遠困於西南。
昌文君和兩府官員拜見了武烈侯,詳細稟報了東南局勢。救助和轉徙災民是東南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雖然準備充分,但對災民的數量和轉徙速度估計不足,再加上災民本身對南下非常恐懼,而東南庶民對這些災民也非常排斥,導致東南局勢一度危急,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衝突,造成了人員死傷。
“糧食還能維持多久?”這是寶鼎最關心的問題。
“南陽的糧食還能維持大半個月。”昌文君說道,“好在墨家正在各地發動義捐,募捐的糧食和物資正在源源不斷運到東南,樂觀估計,應該可以維持到秋收。”
“巴蜀的糧食呢?是否已經運抵江陵?”寶鼎追問道。
巴蜀的糧食不僅僅用來救助災民,還要用來攻打長沙和遠征西南,所以它直接關係到西南策略的成功與否。
“巴蜀正在全力運送。”昌文君稍加遲疑後又說道,“巴蜀商賈大都存有餘糧,雖然我們派人多次聯絡和商討,但他們不斷加價,並且乘機囤糧,導致糧價飛漲。”
寶鼎臉色頓沉,冷聲問道,“琴氏家主還在咸陽?”
昌文君搖搖頭,沒有說話。
“隗氏已經位極人臣了,還想怎麼樣?”寶鼎的聲音愈發冷森,“我憎惡貪得無厭的人。”
昌文君急忙搖手,“西南策略是否如你所願,關鍵在於巴蜀的支援。”
熊熾心裡很清楚,這次武烈侯在與秦王政的對決中雖然全面勝出,但武烈侯並沒有拿到任何好處,好處都給熊氏和隗氏了。熊氏在王統上贏得了先機,隗氏則獨攬相權,巴蜀人算是崛起了。武烈侯冒著生命危險與秦王政對決,事後又非常慷慨地把勝果給了熊氏和隗氏,都是為了實施西南策略。假如西南策略失敗,熊氏當然有所損失,但隗氏卻是毫髮不傷,相反還能從中獲益,所以巴蜀人在這個關鍵時刻可能會逼迫武烈侯給予他們更多的好處,而這顯然觸犯了武烈侯的底限。
昌文君這句話讓寶鼎更為惱怒,他不屑地撇撇嘴,發出一聲冷笑。
“守相已經先期南下江陵,我也要馬上離開,南陽就完全託付給昌文君了。”寶鼎躬身為禮。他是南陽的封君,甘羅是南陽的守相,這兩人都跑去西南了,把南陽這一大攤子事都丟給了昌文君,於情於理都要表示一下謝意。
“熊氏更要感謝武烈侯。”昌文君言辭懇切地說道。
年前他接受了武烈侯的勸諫,留在了東南,而昌平君現在也到了中原,雖然兩人都是輔佐角色,但實際上卻掌控地方大局,熊氏外戚等於把自身的實力由京都轉到了地方,這完全符合急流勇退、韜光養晦的策略。
從表明上看,隨著華陽太后的薨亡,熊氏外戚急劇沒落,而罪魁禍首就是武烈侯。正是武烈侯的一系列謀劃,把昌平君和昌文君先後趕出了咸陽,但咸陽中樞都知道,武烈侯這一系列舉措事實上是儲存了熊氏外戚的實力。只要熊氏外戚實力依舊,那麼未來無論是確立王統還是重返中樞,熊氏都能進退自如。
熊氏外戚當然不想輕易離開咸陽,但武烈侯太厲害,威逼利誘,利用華陽太后的辭世和公子扶蘇的出鎮中原,硬是把熊氏外戚拉出了咸陽。既然離開了中樞,熊氏外戚也不得不接受事實。昌平君和昌文君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這一放下來,再抬頭看看局勢,眼前豁然開朗,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不管是昌平君還是昌文君,現在都無意與武烈侯對抗。合作則雙贏,既然如此,當然全力合作。至於將來是不是反目成仇,那不是現在要考慮的問題。
昌文君的這句話就是對武烈侯的承諾,在武烈侯經略西南之際,熊氏會調集中原和東南兩地的全部力量予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