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支軍隊火速開赴渡口,“到江南去,到江南殺出一條活路”,震耳欲聾的吼聲震撼了天地。
大秦將士的熱血沸騰了,災民們的求生意志也再一次被點燃,軍民們的目標同時指向了江南,指向了那塊可以帶給他們一條活路的神秘土地。
渡江的速度驟然加快,渡江的人群更是鋪天蓋地。
深夜,行轅裡燈火輝煌,軍政官長們聚集在一起,商討攻打長沙之策。此時此刻,再沒有人去關心軍隊的數量、糧食的多少以及東南所面臨的緊張局勢了。
攻擊,殺戮,就像匈奴人一樣去燒殺擄掠,那所有的難題,所有的矛盾都能解決。
人終究是要死的,無辜庶民終究要在這場災難中付出慘重的代價,即便集整個中土之力去拯救這場災難,也無法避免大量生靈的死亡。反正都要死,反正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為何不在死亡之前來一次最後的瘋狂?
荊軻悄悄走近被官長們圍在中間的寶鼎,附耳說了兩句。寶鼎面露驚喜之色,匆忙隨著荊軻走進了偏帳。
偏帳裡站著一位中年人,竹冠布衣,樸實無華,從容自如。
“這位就是趙國蓋聶。”荊軻恭敬介紹。
蓋聶微微躬身,兩眼緊緊盯著武烈侯,彷彿要洞穿他的內心。
寶鼎仔細打量著蓋聶。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蓋聶的大名就在他的耳畔不斷響起,對這位名震天下的劍道大師,寶鼎可謂仰慕已久。
“大師從河北而來?”寶鼎伸手相請,一邊撩衣坐下,一邊笑著揶揄道,“大師打算取我頸上人頭?”
蓋聶目露悲色,“天災人禍,不得不背井離鄉,南下求生。”
寶鼎詫異地看著他,“大師也要背井離鄉?”劍道大師蓋聶,那是何等人物?竟然在大災之下無力求生?匪夷所思的事。
荊軻嘆了口氣,“聶兄一生追求劍道真諦,從不依附於權貴,家中一貧如洗。”
這話寶鼎卻是不信。據黑冰所報,蓋聶雖然住茅廬,耕薄田,但門下弟子眾多,折交下交的權貴更是不知凡幾,家中即便一貧如洗,那也不過是隱者大賢的一種錘鍊方式而已。以他的身份地位,河北大災尚不至於逼得他背井離鄉南下求生。不出意外的話,蓋聶名為逃荒,實為救助災民。以他的實力,關鍵時刻揭竿而起,帶著災民發動暴*還是綽綽有餘。以暴制暴,也算救世之道。
“大師既然來了,那必定有話要說。”寶鼎不想浪費時間,直言不諱地說道,“請大師指教。”
蓋聶稍加沉吟,問道,“武烈侯轉徙災民,是殺人還是救人?”
寶鼎冷笑。他現在很反感某些所謂的大賢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與他說話。大賢有名無實、誇誇其談、釣名沽譽的多了,如果不是蓋聶,寶鼎甚至連見都不想見。
荊軻感覺到寶鼎的不滿,目露懇求之色。他欠蓋聶的,所以當蓋聶找來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寶鼎根本不想回答這種廢話,正想反唇相譏,忽然看到荊軻的懇求之色,心中忽然一軟,想到蓋聶終究還是為了災民而來,設身處地從蓋聶的角度想一想,也不能怪蓋聶口氣不善。
“如果我不轉徙災民,中原就會亂,中原一亂,災民活不下去,中原人也會死傷無數。”寶鼎嘆道,“我如果什麼都不做,在這場災難中死去的無辜生靈將不計其數。請問,難道大師忍心看到中原人為河北人陪葬?”
蓋聶臉色微變,半晌無語。他是趙人,是河北人,他一門心思想著救助自己的同胞,自然也就忽略了他人的苦難。寶鼎這句話讓他啞口無言。
“武烈侯轉徙災民於江南,豈不是讓楚人為河北人陪葬?”
“中原多少人?江南多少人?”寶鼎問道。
“中原人現在是秦國子民,所以你要救他們,而江南人是楚人,所以就該死,是嗎?”
寶鼎眉頭微皺,“我的話你聽不懂?這麼說吧,河北災民進入中原,如果我什麼都不做,中原至少有兩三百萬人為他們陪葬。我把河北災民轉徙江南,因為江南人口稀薄,更沒有齊國這樣的強敵隨時會殺進來,那麼最多也只有四五十萬人為他們陪葬。請問,如果你處在我的位置上,你作何選擇?”
蓋聶再度無語。
“武烈侯把災民轉徙江南之後,任由他們自生自滅?”
“江南之地廣袤,除了大江一線人口較多外,其南部都是蠻荒之地,居住的都是百越諸族。”寶鼎耐心地解釋道,“江南南部人口少,土地肥沃。我們把災民遷徙過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