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政眉頭微皺,頗為不耐。這個周青臣顧左右而言他,竟然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周青臣看到秦王政臉色不善,心裡頓時一窒,急忙說道,“當年武安君如果離京趕赴邯鄲戰場,不知昭襄王是否還能順利誅殺。”
馮劫、蒙嘉等人心臟劇跳,眼裡不由自主地掠過一絲慌亂。
當年武安君真的不願意趕赴邯鄲嗎?從當時的情況來推測,歷史上這一說法顯然自相矛盾。武安君以生病為藉口拒絕趕赴邯鄲戰場,等於把自己的性命交給了昭襄王,他喪失了威脅昭襄王的主動權,兩者的爭鬥從一開始武安君就處於絕對的下風,試問武安君有如此愚蠢嗎?所以真相可能只有一個,是昭襄王不讓他離開咸陽,那段歷史記載可能被人篡改了。
當然,武安君也有可能過度自信,與前線統率內外呼應,但在那種激烈博弈的時候,昭襄王卻執意要武安君親臨邯鄲前線指揮作戰,顯然也經不起推敲。
周青臣這句話等於提醒秦王政,老秦人不會妥協,更因為有武安君這個前車之鑑,老秦人更不會拋棄武烈侯,所以局勢演變下去的結果就是,假如咸陽宮和關東系拒不妥協,那麼老秦人和楚系極有可能逼迫武烈侯割據稱霸,從而逼迫秦王政兄弟相殘,而擁有強大武力支援的武烈侯一旦被推到了謀反篡位的浪尖上,他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秦王政心有所動,凝神沉思。
“上將軍以二十萬主力大軍攻打中山,估計兩三個月之內就可以結束戰事。”周青臣再一次提醒秦王政,形勢非常緊迫。
秦王政想了片刻,緩緩點頭。
秦王政不願意看到統一大業受阻,更不願意看到政局動盪國內大亂,所以他沒有選擇,不管是不是誅殺公子寶鼎,先把他“請”回咸陽再說。
第331章 掘堤之人
秦王政召集中樞大臣商議之後,決定拜公子寶鼎為“太傅”,主持國策變革大計,並督請其即刻趕赴咸陽就職。
“太傅”起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是君主的輔佐大臣,君主年幼或者缺位時,由其代理國事。戰國時期,諸侯國都設有太傅,比如春申君黃歇就曾集太傅、令尹於一身,比如燕國的太傅鞠武。但因為太傅的職責與國相有重疊之處,所以諸侯國皆不常設,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授予深孚眾望、德高望重的輔弼大臣,事畢即罷。
大秦舊日的官制中也有太傅一職,位列三公,但商鞅變法中將這一官職廢除了。
秦王政今日重建“太傅”一職,就像當日新建“護軍中尉”一職一樣,都是為公子寶鼎量身定做。大臣們考慮到現今咸陽風起雲湧的局勢,即便有想法也不敢提出異議。
同一天,秦王政下令恢復公子寶鼎的一等封君爵,但南陽郡的封地沒有還給他了,僅僅食邑宛城而已。不過今日宛城發展迅速,中原鉅商富賈雲集於此,工商業更是日新月異,以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再過幾年宛城的財富甚至可能超過咸陽。
寶鼎終於如願以償拿到了國策變革的主導權,實際上成了未來帝國這駕豪華馬車的御戎(駕者),但拖載這駕馬車的駿馬一個個暴烈無比,若想如臂指使地操控這駕豪華馬車,其難度難以想像。
寶鼎接到秦王政令書的同時,也接到秦王政寫給他的一封私人書信。在這封書信裡,秦王政主動取消了他和寶鼎之間的十年之約,請寶鼎在新年之後攜家人返回咸陽。既然寶鼎出任中樞核心之一的太傅,主持國策變革,當然要回咸陽,以便和君王、中樞大臣們隨時商討國策變革的方案。
寶鼎看完這份信,苦笑搖頭。這位王兄的性格太過倔犟,成心要阻礙國策變革。現在自己回咸陽等同於公開支援咸陽宮,這勢必會激化自己和豪門貴族之間的矛盾,會導致國策變革的推進步伐更為艱難。
這種伎倆對寶鼎起不到作用,但秦王政僅僅是想以此之策破壞寶鼎和豪門貴族之間的關係嗎?
接到令書的當日,南陽軍政官長們也接到了訊息,紛紛趕到蓼園,恭賀武烈侯出任大秦太傅。
晚上昌文君熊熾也到了蓼園,他說了一句恭賀的話之後,馬上話鋒一轉,“一百多年來,你是大秦第一個太傅。”
寶鼎笑笑,沒有說話。
“太傅,你的目的達到了。”熊熾直言不諱地問道,“請問一下太傅,何時返回咸陽?”
寶鼎還是沒有說話。
熊熾意識到自己的口氣不太好,於是嘆了口氣,說道,“還是緩一緩,最起碼要等到中山大戰結束之後。”
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