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1 / 4)

“我和大王有約定。”寶鼎說道,“十年後,我幫他一統中土,然後我要回咸陽,做我想做的和必須要做的事。”

第239章 各懷鬼胎

蒙武、蒙毅父子在營中設宴款待馮毋擇。

去年秦軍再敗河北,蒙武主動承擔了罪責,自請降爵降職,軍中將率因此僥倖逃過一劫,馮毋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調任漢中郡守,從軍隊轉到地方。

這不過是馮氏暫避風頭的權宜之計,就像蒙武以將軍一職兼領三川郡郡守一樣,都是秦王和關東一系以退為進的策略。既然本系力量無法掌控主力大軍,那就發揮本系力量的特長,掌控地方郡縣,伺機捲土重來。相比較而言,秦王和關東人寧願在軍中退讓一步,也不願意丟掉地方郡縣。地方郡縣是否忠誠和遵從咸陽中樞才是維持和發展“法治”這個核心國策的關鍵所在。假如地方郡縣對咸陽中樞陽奉陰違,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南陽和南郡一直是楚系根基之地,楚系力量非常龐大,雖然不至於和中樞分庭抗禮,但衝突時有發生,秦王和中樞為此絞盡腦汁想撕開這個口子。秦王把南陽做為武烈侯的封邑,實際上就是想利用武烈侯來打碎楚系這個“堡壘”,不管最後武烈侯和楚系是互相廝殺還是武烈侯敗於合縱軍之手,最終的贏家都是中樞。

秦王政這個計策可謂高明,如果成功了,可謂一石多鳥。老太后和楚系外戚馬上反擊。老太后說服了武烈侯,兩家結盟抗衡,雖然楚係為此付出了南陽的控制權,但贏得了武烈侯這個盟友,迫使武烈侯不得不在王統一事上做出讓步。將來,楚系外戚如果拿到了王統,獲得的利益之大豈是一個小小的南陽可比?

然而,不論各方勢力如何謀劃,包括武烈侯自己,若想謀劃成功,都必須依賴於中原局勢的變化。誰能牢牢控制中原局勢,誰將贏得最終的勝利。

這時候,楚系外戚的龐大實力得以展現,武烈侯藉助楚系的幫助,巧妙利用楚國內部的矛盾,讓關東諸國的合縱得以成功。接下來中原局勢就被武烈侯所控制,他利用一場刺殺發動了對韓國的報復性攻擊,繼而迫使合縱軍倉促出戰。方城隘口的一把大火燒燬了合縱軍,也讓武烈侯的謀劃變成現實。

武烈侯的謀劃成功了,那麼秦王和中樞的謀劃就失敗了,至於楚系外戚的謀劃則順利展開,距離老太后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秦王和中樞在為中原大捷高興的同時,也為武烈侯越來越龐大的實力而擔憂。武烈侯的實力大了,勢必帶來一系列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對中樞來說都不是好事。

此仗輕鬆獲勝完全得益於武烈侯的軍事天賦,誰能想到他竟然用一把大火燒燬了合縱軍吞併了韓國?如此天賦世所罕見,假以時日,武烈侯的功勳恐怕要超越武安君。武安君功高蓋世,為什麼卻慘遭誅殺,咸陽中樞當然一清二楚,而武烈侯恐怕就是第二個武安君,所以中樞現在愈發重視武烈侯了,為防患於未然,他們不得不早作準備,未雨綢繆。

就在這個時侯,武烈侯要打魏國了。

咸陽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從中原戰局來說,此刻攻打魏國的時機非常好,困擾咸陽的錢糧問題因為韓國的滅亡和楚國的失敗而得以解決,這個時候不打魏國,那就是咸陽的重大失策了。

攻打魏國的最大變數就是齊國是否出兵救援,由此帶來三種後果,一是重創了魏國,為下次攻打魏國打下良好基礎,二是敗於以齊趙燕為主的合縱聯軍之手,將前期戰果盡數丟失。

還有一種就是最好的結果了,那就是攻克大梁,滅亡魏國,但這種結果讓咸陽最為糾結,心情非常矛盾,可以說是快樂並痛苦著。快樂的是秦國拿到了中原大片土地,佔據了統一中土的最大優勢,痛苦的則是武烈侯的功勳更大了,武烈侯連續兩次擊敗合縱軍,連續吞併兩個王國,如此功勳意味著什麼?

武烈侯向來高瞻遠矚,一直以來他最大的追求就是統一中土,而統一中土帶給咸陽的就是權力和財富的暴漲。咸陽中樞很清楚,武烈侯其實根本看不上咸陽現有的權力和財富,他著眼於未來,他要在中土統一後的權力和財富的再分配中獲得最大的利益,這個利益甚至超過了咸陽現有的權力和財富。

武烈侯要打魏國,要在三年內滅趙,要在十年內統一中土,他的誓言最早在咸陽就是一種年少輕狂,更有一種捨命相搏的瘋狂,但現在他就像一座高山,以一種無可匹敵的浩然氣勢向咸陽宣戰。

咸陽敢不敢應戰?秦王大手一揮,果斷決策,打!

打是肯定要打,但中樞必須預先做好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