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1 / 4)

李園與昭氏的關係一直不錯,原因無他,昭氏就是幫助他誅殺春申君的幕後推手。春申君下臺後,代替春申君做令尹的就是昭氏,也就是昭公的父親。考烈王臨死託孤於昭氏。昭氏沒有辜負考烈王的信任,殺了春申君,扶植了新王,但旋即病逝。昭公在臨死前幫助太后進行了一系列人事安排,確保新王王位穩固,其中最為炙手可熱的令尹位置就交給了李園,以此來平衡和緩和朝堂上各派系之間的激烈爭鬥。

隨著時間的流逝,李園的權勢越來越大,朝堂上的權力平衡被打破,新一輪的博弈開始了,而李園與昭氏的親密關係也就不復存在。對於昭氏來說,李園的利用價值已經不大,他可以消失了。

昭劭這句話等於給李園撐腰,但項燕和景晦直接無視。

“中原戰場變數很大。”昭劭繼續說道,“太原方向的秦軍主力隨時可能南下,齊國的軍隊也隨時會殺進中原趁火打劫,所以我支援令尹的計策,此仗還是速戰速決為好,拖久了可能出現意外。”

項燕閉上眼睛,懶得說話了。

“我們合縱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景晦毫不客氣的質問道,“到底是收復故都舊地,還是趁機攻佔中原?令尹府和司馬府到底有沒有搞清楚?如果出戰的目的都含糊不清,這一仗還怎麼打?”

李園氣得眼睛都要冒火了。京都決策說得清清楚楚,藉助合縱來收復故都舊地,以此來完成救援趙韓魏三國任務,達到穩定中原局勢的目的,誰知大軍到了戰場,景氏和項氏竟然變卦了,竟然要乘機拿下中原。

“如果你不知道合縱的目的,你到中原來幹什麼?”昭劭揶揄道,“跑來遊山玩水還是趁火打劫啊?”

景晦可以無視李園,但不敢輕視昭劭。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景氏、昭氏代代出人,每一代都是楚國的鼎柱,彼此既是親朋好友又是角逐對手,鬥得旗鼓相當。這次合縱最終形成決策,完全是因為昭氏和以陽文君為首的部分宗室突然改弦易轍的結果,否則楚軍根本到不了中原戰場。正因為如此,景氏和項氏才覺得這背後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景氏和項氏之所以支援李園合縱,其目標不是與秦國爭奪故都舊地,而是要乘著秦國將攻擊方向轉到中原的時侯,果斷搶佔中原,繼而在中土形成三足鼎立之局。拿下中原可以幫助景氏和項氏攫取更大的權力和利益,繼而對中樞形成制約。

昭氏和以陽文君為首的宗室志在中樞,他們堅持連橫之策,所以他們既沒有趁此良機攻佔中原的想法,也沒有收復故都舊地的想法,他們要利用合縱拿掉李園,打擊掌控軍隊的景氏和項氏,繼而牢牢控制中樞大權。

李園說到底是個工具,楚國貴族博弈的工具,可惜李園身在其中,雲山霧罩不知真相,但景氏、昭氏、項氏對此一清二楚,他們無視李園,卻重視彼此,這一仗怎麼打,名堂太大了。

商議了大半天,毫無結果。項燕不耐煩了,以身體疲乏為由,率先離開了大帳。項燕一走,景晦也沒有心思磨牙了,眾人隨即作鳥獸散。

李園氣得破口大罵。沒辦法,他的根基太淺了,尤其在軍方,更是沒有一個親信。在後方大家礙於情面,給點面子,到了戰場上,關係到身家性命了,這些將率們馬上翻臉,戰場上哪來的面子可講?在楚國,令尹算什麼?五大權貴才是高山仰止的物件,楚國的軍政財大權事實上都在他們手裡,五大權貴就能決定令尹人選,甚至決定王統。

魏國太子假和韓相張平興致勃勃地跑到許城,誰知結果讓他們大失所望。

“你們先打一下,試探一下秦軍的實力,麻痺一下秦軍。”李園笑呵呵地說道,“只待我們摸清了秦軍實力,二十萬大軍一擁而上,足以在瞬間擊敗秦軍,將他們趕出潁川。”

這話誰信?幾百年來,楚人對中原一直虎視眈眈,也就在考烈王和春申君時代,因為西秦一家獨大,武安君戰無不克,楚國的都城祖廟都給毀了,這才有了一次次的合縱。如今春申君死了,趙韓魏三國最信任的合縱領袖死了,信任基礎也就轟然傾覆。這次如果不是因為李園是趙人,合縱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自考烈王死後,楚國就積極連橫秦齊兩國。從楚國這個國策出發,他們這時候極有可能跑到中原趁火打劫,搶佔地盤。

太子假和韓相張平越想越是害怕,我們不會掉進楚國的陷阱吧?秦楚兩國是不是要聯手搶佔中原?

有了這種猜疑,韓魏兩國的聯軍更不會衝到前線了。

合縱軍出現了,卻遲遲不發動攻擊,這令公子騰和桓齮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