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秋收結束,寶鼎開始把精力投到打造中原文化學術聖地一事上,但這時候咸陽在軍事和財賦變革上依舊沒有任何舉動,這大大影響了寶鼎穩定中原的程序。
公子寶鼎馬上聯合桓齮、司馬鋅以及中原各郡的郡守等文武大員,紛紛上奏,矛頭直指楚系外戚,認為楚系外戚控制朝政,因一己之私利而置王國利益於不顧,嚴重阻礙了大秦統一程序。
老太后再次出面,在咸陽宮設家宴,宴請昌平君、昌文君等熊氏子弟。
過了幾天,昌文君以年老體衰為由,上奏請辭。
各方勢力立即盯上了御史大夫這個位置,秦王更是打算讓頓弱繼任,但誰也沒有想到,老太后竟然出面了,直接點名由內史公子騰出任御史大夫。
宗室大臣出任三公,秦王政也可以接受,不過關東人認為中樞裡的宗室力量過大了,要予以遏制,於是秦王政找駟車庶長公子豹談了一次。公子豹很爽快,馬上辭去衛尉一職。與此同時,三公聯名舉薦公子成出任內史。公子成是公子豹的兒子,秦王政投桃報李,也就答應了。
正當秦王政準備安排蒙武出任衛尉的時侯,三公再次聯名舉薦隴西軍統率李瑤出任衛尉一職。
秦王政當然不會答應,但老太后又幹涉了,在秦王政去看望她的時侯,老太后為隴西李鳴冤叫屈,認為咸陽這些年虧待了鎮戍西疆的功臣。
隴西李瑤出任衛尉,咸陽一片愣然。誰能想到,如此一個重要的位置竟然落在了一位邊陲大將身上。
老太后似乎意識到自己干政太多了,於是在她的授意下,楚系讓出了少府、主爵中尉和中大夫令等重要位置。
武烈侯公子寶鼎和老秦人的奏章呼嘯而至,咸陽一系列的人事變動中,只有老秦人沒有受益,這也太欺負人了吧?還有沒有天理啊?
此刻秦王政和中樞大臣不得不尋求平衡,於是王綰、麃(biao)公、西知士在爵位級別不動的情況下,調換到了少府、主爵中尉和中大夫令的位置上,也算是進了一步。
人事調整接近尾聲的時侯,咸陽政局也終於發生了變化,楚系外戚從主要位置上退了下去,宗室、老秦人和關東人分享了楚系外戚拿出來的權力,接下來,順理成章,朝堂僵局被打破,武烈侯所奏的兵事和財富策略調整得以順利透過。
秦王令書傳到中原,武烈侯並無喜色,相反,憂心忡忡。
此次武烈侯在咸陽朝堂上可謂完勝,但完勝的原因不是因為武烈侯的實力強大,也不是他所建立的利益集團合力操控的結果,而是因為老太后的強行干政。如果沒有華陽太后一而再再而三的施加壓力,秦王政不會屈服,但如此一來,華陽太后和武烈侯的最終意圖都暴露了,矛盾因此而激化,未來華陽太后一旦薨亡,秦王政必將兇猛反撲,所以,武烈侯憂心忡忡,一方面擔心老太后過早昇天,一方面不得不未雨綢繆,儘快完成中原佈局,以應對老太后薨亡後出現的緊張局勢。
武烈侯首先召集韓魏兩國的鉅商富賈。
白氏、孔氏等中原巨賈最近也是惶惶不可終日。雖然他們早有準備,向其它各國轉移了財富,但中原畢竟是他們的根基之地,家族的主要人員和財富還是集中在中原各地,況且他們根本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王國突然就滅亡了。王國的滅亡讓他們措手不及,咸陽釋出的摧毀命令更是把他們打進了地獄。
僥倖的是,武烈侯沒有舉起屠刀,相反,武烈侯竭盡全力予以救助,這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
第250章 生存之道
白氏、孔氏等韓魏巨賈無助的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列席此次議事的有蓼園巨賈,還有南陽的張氏、鄧氏、猗頓氏、卞氏等巨賈,這些人也是心驚膽戰,忐忑不安。
假如武烈侯未能說服咸陽取消打擊韓魏巨賈的命令,那麼也就意味著咸陽開始實施“抑商”之策,包括秦國本土巨賈在內的所有商賈和他們的財富都將逐漸被咸陽所吞噬,這不但令人憤怒,更讓人絕望。
中土如今剩下五個諸侯國,秦國疆域最大,實力最強,也是商機最多之地,一旦秦國決定“抑商”,那麼暫時沒有受到波及的商賈們只好向齊楚兩國轉移財富。趙國災難重重噩運當頭,當然不合適遷居了。至於燕國,位於中土東北邊地,遠遠不及齊楚繁華,更不在商賈們的考慮之列。只是如此匆忙遷移,秦國不會置若罔聞,一旦激怒咸陽,後果不堪設想。留又留不得,走有走不掉,當真是走投無路,前途一片黑暗了。
唐仰和司馬昌最先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