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攻魏的諸般理由。
武烈侯也上奏,堅決要求按預定計策攻魏,並願意承擔由此造成的一切後果。
不待咸陽回覆,王賁已經指揮大軍從滎陽方向率先發動了攻擊,與魏軍在長城激戰。與此同時,司馬鋅指揮三萬藍田主力從華陽方向發動了攻擊,與王賁夾擊長城魏軍。
曝布率領一萬騎軍離開新鄭,從林中方向越山涉水,悄然逼近大梁。
咸陽的回覆非常快。中樞警告武烈侯,如果攻魏遭遇重大損失或者遭遇敗績,武烈侯必須承擔所有責任。
公子寶鼎毫不猶豫,一口答應,當即回奏咸陽,如果未能攻克大梁,願意削爵為民,回北疆牧馬放羊,從此再不回咸陽,但中樞至少要給他三個月時間,這是他唯一的要求。
武烈侯瘋狂到如此地步,蒙武、楊端和與魏起等人也無話可說,只有捨命相陪。
楊端和馬上率軍向朝歌一線發動猛烈攻擊,三日後,其前鋒軍抵達宿胥口、白馬口,開始渡河南下。
蒙武、馮毋擇和魏起則率軍佈防於秦楚邊境,與楚軍對峙,以防備楚軍攻打潁川。
魏國在遭到攻擊後,魏王斷然下令,全線後撤,屯重兵於大梁四周,確保京都安全。
使者紛紛出國,向趙楚求援,向齊國求援,向秦國求和。
魏王書告齊王,願意以濮、陶等十座城池做為救援報酬。又書告秦王,願意獻地稱臣,獻十五座城池以求和。
魏國使者尚在大道上驅車飛馳,秦軍已經殺進了魏境。
王賁率先突破長城,直殺中牟。司馬鋅隨後跟進。兩軍會合,直殺大梁。
曝布、烏重、熊庸和王離率騎軍一夜之間殺到大梁城下,在大溝、梁溝外圍燒殺擄掠。大梁震動,四周戍軍緊急收縮,據城堅守。
三日後,武烈侯、桓齮和章邯率八萬大軍抵達大梁城下。
此刻楊端和率主力已經渡河,正向平陽、濮陽一線發動攻擊。
軍議上,王賁詳細述說了攻城之策。
將率們本來對攻克大梁毫無信心,現在有了水淹大梁之策,個個激動萬分,對謀劃此策的武烈侯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距離大河汛期還有四十天左右。”寶鼎揮手示意歡呼的將率們安靜下來,“在這四十天裡,我們要做的事非常多,諸位要齊心協力,確保在最短時間內拿下大梁城。”
將率們轟然應諾,各回本部準備攻城。
秦軍首先封鎖了大梁城,控制了所有水陸兩路,保證此策不會洩露。接著徵調大量的隨軍工匠和民夫,並投入五萬兵力,在大溝和梁溝日夜修築攔河大壩。然後他們在當地徵調所有庶民,一部分用來加固加高溝渠堤壩,一部分則在工匠們的指導下,日夜挖掘地道。
地道只要挖到城牆底下就行,能挖多少挖多少,多多益善。按照寶鼎的想法,一個月的時間挖幾百條地道不成問題。等到大水咆哮而來,洪水灌入地道,城牆地基必然鬆軟,城牆倒塌的速度會更快。
將率們集思廣益,最後決定把突破地點放在東城。這個地方地勢最低,淹沒的高度應該最高,城牆倒塌的可能性也最大,為此地道全部集中在這段城牆下面,而攻擊地點也就選擇在此處。
從圍城的第四天開始,秦軍發動了攻擊。
秦軍的攻擊方式非常單調,一隊隊攻擊士卒推著簡易的木製棚屋跑到城牆下,然後就是做石匠活兒,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砌在城牆上的石塊撬下來。
魏軍原以為有一場血戰,但事實出乎他們的預料。秦軍的確攻城了,號鼓震天,但一箭不發,也沒有強行攻城,一隊隊計程車卒頂著木屋跑到城牆下撬牆角,這讓他們愈發恐懼,不知道秦軍目的何在。
魏王聽說之後,親自帶著文武大臣跑到城牆上察看。一番議論,猜測,誰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秦軍日夜挖地道,這個攻城辦法很普通,效果不好,那麼挖牆角呢?難道秦軍想從城牆上掏個大洞殺進來?這個辦法未免太可笑了吧?
二十多天後,下雨了,連綿不斷。
從各個地方集中來的訊息看,整個北方都在下雨,大河水位每天都在上漲。
武烈侯命令將士和民夫們冒雨奮戰,儘快完成所有準備工作。
楊端和停止了攻擊,他還沒有拿下陶,大軍屯駐於濟水河北岸。武烈侯沒有督促他趕往大梁,他也就藉口下雨,故意不去大梁了。
蒙武對大梁戰場非常關注,但傳回的訊息都不好,他估計武烈侯和老秦人這次要栽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