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部分(1 / 4)

匈奴人的左方諸王們對這場大戰開始失去耐心。代北雖然蘊含著巨大利益,但並不是所有的左方諸王都能在此仗中獲得滿意回報,所以與代北利益牽連甚少甚至根本就沒有利益牽扯的諸王、大都尉、骨都侯和部落首領們不再想待在這個陌生的地方,不再想與強悍的秦人作戰以致於增加自己的損失,而一些諸種部落更是認為大單于和左方諸王正在蓄意利用這場大戰不斷消耗他們的實力,因此他們在攻擊中非常消極,明哲保身者有之,陽奉陰違者有之,裹足不前者更是比比皆是。

匈奴人的攻擊因此聲勢大,雷聲大,但雨點小,連攻數日後都未能取得預期戰果。大單于頭曼憤怒了,叫囂著要嚴懲攻擊不力者,但這時候代北秦軍主力已經風風火火地從燕南戰場趕了回來。

代北將士怒不可遏,本來大家都想在燕南戰場上賺足功勳,撈足財富,誰知就在功勳和財富唾手可得之際,匈奴人在背後捅了一刀,迫使將士們不得不掉頭跑回來,眼睜睜地看著河北軍隊把遍地的功勳和財富揣進了懷裡,這份憋屈之大可想而知,心裡的怒火更是熊熊燃燒,恨不得把匈奴人大卸八塊。

匈奴人終於發力了,野狐嶺上的無窮之門搖搖欲墜。

上谷三胡咬牙堅持,上谷是他們的家園,他們可不想讓自己的家園毀於一旦,讓自己的族人淪為匈奴人的奴隸。在秦人和匈奴人之間,他們當然要選擇中土第一強國大秦,中土富裕,秦人強大,他們可以得到庇護和發展,而匈奴人就是一群強盜,燒殺擄掠之後再掉頭跑回大漠,帶給上谷三胡的只有死亡和毀滅,所以他們即使是剛剛投降秦國,但為了自身的存亡,也要不惜一切代價浴血廝殺。

上谷三胡非常幸運,就在他們難以為繼,瀕臨絕望之際,援軍趕到了,司馬尚、司馬斷和曝布帶著五萬騎軍疾馳而至,代北秦軍的滿腔怒火霎時爆發,一番血腥激戰,殺得匈奴人狼狽而撤,迅速逆轉了無窮之門的危機。

匈奴人預感到戰局再度向不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大單于頭曼急怒攻心,下令猛攻,不惜代價也要突破長城殺進去。

頭曼鐵了心是要殺進上谷,橫掃代北腹地,但左方諸王不這麼想,諸種部落的首領們更不想把自己的軍隊白白葬送在長城下,所以他們對頭曼的命令陽奉陰違,各部落擺出了日夜攻擊不死不休的“架勢”,但事實上都在戰場上做“縮頭烏龜”,這種攻堅戰純粹就是拼消耗,他們才不會做這種自取滅亡的傻事。

幾天後,王賁率步軍主力也趕到了野狐嶺,至此,秦軍在雁門水、野狐嶺一線的防守固若金湯。

司馬尚抵達野狐嶺之後,馬上派人在塞外散步燕國滅亡的訊息。

這個訊息對普通的匈奴人而言就像聽到某個部落被屠戮一樣,沒有任何意義,但對於大單于頭曼和左方諸王而言卻意味著代北戰局的徹底改變。

這一次匈奴人之所以大舉南下入侵代北,就是因為與中土趙燕兩國結盟,雙方可以聯手合作,夾擊秦國。匈奴人對此抱有絕對信心。依靠過去的經驗,趙燕兩國的武力都很強悍,趙國不但征服了陰山以南的諸種部落,還屢次擊敗匈奴人的入侵,而燕國在代北有上谷三胡戍邊,在遼東有東北諸夷的幫助,曾經一次次擊敗了東胡的入侵。可以想像,這兩國的武力即便不敵秦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兩國聯手也足以與秦國打個旗鼓相當。

匈奴人這種錯誤判斷一方面源自對中土局勢的不瞭解,一方面則來自趙燕兩國的蓄意欺騙,所以匈奴人信心十足地跑來了,而且還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打算一方面讓部落族人先行了解代北,適應代北的環境,這樣將來可以順利地居住於此,一方面伺機而動,爭取以最小代價佔據代北。

假如匈奴人可以輕鬆佔據代北,最大程度地儲存自己的實力,那麼此仗過後,匈奴人就有足夠的軍隊東征西討,去完成大漠的統一了。

年初趙國滅了,年末燕國又被摧毀了,匈奴人失去了中土盟友,失去了對秦國的夾擊之勢,也就失去了攻佔代北的最好時機。僅靠匈奴人自己的力量,顯然是很難擊敗幾十萬秦軍,更不要說佔據代北全境了。

然而,代北戰局的改變不過是個開始,接下來它將對整個大漠局勢產生影響,它就像一隻蝴蝶在代北輕輕扇了一下翅膀,然後就掀起了一場驚天風暴,席捲整個大漠。

當秦人更多的援軍抵達野狐嶺之後,頭曼下令停止攻擊,包括蒼頭河一線的攻擊都統統停止,靜待燕國方面的訊息。

很快,頭曼接到了準確訊息,秦軍以雷霆之勢殺進燕國,橫掃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