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3 / 4)

。”

寶鼎的手指再一次劃在地圖上的燕山山脈。

“燕山的西南部與其東北部因為有高山險川為阻,交通不便,其主要通道只有兩個。”寶鼎說道,“一個是燕山西北端的古北口,它連線薊城和漁陽郡的東北部蠻荒之地;一個是燕山東南端的渝水,它臨近大海,是連通燕南和遼西的要隘。”

“我們只要把這兩個隘口牢牢控制住,就可以阻擋燕軍的反擊。”

寶鼎望著王翦,笑著問道,“上將軍對此同樣清楚,不知上將軍是否同意我的看法?”

王翦搖頭,“武烈侯知道薊城距離渝水有多少路嗎?一千餘里,所以,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們到不了渝水,也無法完全控制燕南。”王翦在地圖上的薊城附近劃了一個圈,“我們只能控制這麼大一塊,接下來就要看代北戰場的發展。我們只有先在代北戰場擊敗匈奴人,才能騰出手來遠征遼西和遼東。”

寶鼎沉吟不語。

歷史上對徵燕之戰、對遠征遼東只有寥寥數語,給人的感覺就是秦軍摧枯拉朽,王翦、王賁父子揮揮手,燕軍就灰飛煙滅了。事實上當你站在這塊土地上,瞭解到燕國的實際情況後,不難發現它的疆域非常大,它的實力也不容小覷,雖然燕國真正富饒的地區就是燕南地區的郡縣,燕國的糧倉就是督亢,但燕國境內東北蠻夷諸種部落非常多,從薊城(今北京)到遼東的清川江更是有三四千裡之遙,可以想像,燕國並不是不堪一擊,而秦軍遠征遼東的難度也是難以想像。

燕國的長城長達四千餘里,從遼東的清川江到代北的野狐嶺,在崇山峻嶺間曲折而行。以燕國的財賦,修建這樣一條長城,需要耗費多少人力和財力?由此可以推測到燕國的財賦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匱乏。

寶鼎以歷史為依據,根本沒把燕國當回事,但王翦等秦軍統率是這個時代的人,他們對當年燕昭王振興燕國,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差點把齊國滅亡的事記憶猶新。雖然燕國的輝煌不過是曇花一現,自此後逐漸沒落,但看看歷史,有幾個諸侯國曾經越過燕國長城?又有誰曾率軍殺到燕國都城之下?寥寥無幾。由此可見推測到燕國的優勢所在,就算燕國實力不濟,南下發展計劃屢次被趙國扼殺,但其疆域遼闊,地形複雜,距離中土腹地非常遙遠,攻擊不足防守卻綽綽有餘,中土沒有哪個諸侯國有實力一口吃掉它。

咸陽的擔心是有道理的,以史為鑑。王翦等軍中統率信心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以事實為依據。唯有寶鼎,穿越而來,知道燕國雖然在遼東負隅頑抗,但最終還是敗亡於王賁之手。當然了,王賁遠征遼東是幾年之後的事,而秦軍在遠征遼東徹底滅亡燕國後,是否實際佔有遼東,如今也是不可考了。

寶鼎已經明白王翦的意思,王翦的目標就是薊城,而不是整個燕南。這就像當年武安君白起攻楚,拿下楚都郢,重創楚,實現戰略目標就行了。拿下薊城和攻佔整個燕南實際上沒有太大區別,反正燕國還擁有大片的國土,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口吃不掉它。

秦軍的目標如果僅僅是薊城,那攻擊之策就不一樣了,耗費的軍需數量也會減少,這些都有利於秦軍的攻擊。

“上將軍需要多少軍隊?”寶鼎問道。

“先不要討論投入軍隊的數量。”王翦搖手道,“以當前的條件,武烈侯認為,兩路夾擊中哪一路是主攻?”

當然河北這一路是主攻,代北主力要阻御匈奴人,能夠投到燕國戰場上的軍隊並不多,但王翦既然詢問,寶鼎立即意識到王翦要代北主攻,而河北做為牽制一方實施佯攻。王翦這是什麼意思?代北軍主力投入到燕國戰場,防守兵力就嚴重不足,那代北豈不危矣?

不過從戰局來分析,選擇居庸塞做為主攻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居庸塞距離燕國都城只有兩百餘里,只要突破關隘,兩天就可以殺到薊城,包圍燕都,如此燕軍的長城防線不攻自破,其主力大軍必定全力回援薊城。這時候河北軍隨後追殺,如果運氣好的話,秦軍南北夾擊,可以把燕國的長城守軍圍殲於督亢一帶。即使不能圍殲,燕國長城守軍因為自身兵力有限,無法救援薊城,最終也會選擇撤往遼西。燕軍全面後撤,薊城旦夕可破,如此秦軍速戰速決,可以在最短時間內結束這一仗。

寶鼎暗自冷笑。好算計啊,衝鋒陷陣讓我去幹,你這位上將軍“運籌帷幄”,輕輕鬆鬆就把攻燕的功勞拿到手。此仗如能速戰速決,河北秦軍平分功勳,反之,如果秦軍久攻不下,代北戰局危急,自己就必然要回援代北,如此失利之責都是自己的。

“我記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