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所以他讓méng武和公子騰聯袂趕赴北疆,名義上是調解,實際上就是逼迫王賁主動請辭,離開北軍。
北軍內部矛盾的公開化,北軍內部的分裂危機,肯定需要一個人來承擔責任,而這個人就是王賁。
王賁請辭,西北疆的鎮戍主力回鎮京師,北軍內部的西北疆勢力遭到致命打擊,“分封”貴族對北軍控制力進一步減弱,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血淋淋的殺戮,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
然而,“分封”貴族集團面對始皇帝和武烈王一次次的聯手攻擊,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危機感。
統一完成,始皇帝和武烈王拿出來進行南北戰爭的策略,把王翦、麃公、méng武等征伐楚國的軍隊主力調到了北疆;接著以同樣的藉口建設新北軍,撤消了四大鎮戍區;然後就是挑起了老秦人和關東系的“戰爭”,把王翦、麃公、王綰等老秦權貴一起趕出了咸陽;如今風暴再至,又要把王賁趕出北軍,給西北疆勢力以致命一擊。如果始皇帝和武烈王順利達到目的,那麼在咸陽依靠武烈王控制北軍之後,恐怕就要對關東地方勢力展開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了。
中央集權的步伐越來越快,“分封”貴族集團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和利益,當然要展開反擊。
“武烈王以開市來換取匈奴人的停戰僅僅是穩定北疆的開始。”méng武繼續說道,“如果我的預料不錯,武烈王最終的目的可能是與匈奴人議和結盟。”
王賁抬頭望著méng武,凝神細聽。
“武烈王在穩定北疆的策略上,一向看重河西大月氏的作用,而與河西大月氏的結盟,在過去幾年裡,尤其在統一大戰的關鍵時刻,屢屢發揮作用,有效遏制了匈奴人對長城防線的攻擊。現如今天下大勢變了,繼續維持與河西大月氏的盟約,並不能給北疆帶來穩定,相反,與匈奴人結盟,才能給北疆帶來長久的穩定。”
“中土尚未統一的時候,匈奴人南下攻擊就連番受阻,現在中土統一了,匈奴人實際上失去了南下入侵的最佳時機,為此,匈奴人肯定也要改變策略。”
“今日西北疆的局勢是三強鼎立,我大秦實力最強,匈奴人次之,大月氏最弱。無疑,匈奴人要打大月氏,武烈王同樣圖謀攻佔河西。大秦迫於財政危機,無力北伐,只能據長城堅守,此刻假如能堅定匈奴人攻打河西的想法,讓匈奴人和大月氏陷入長期戰爭,那麼等到兩者打得兩敗俱傷之際,也就是我大秦北伐之刻。不出意外的話,大秦可輕鬆拿下河西,橫掃河套。”
“武烈王建下此等功勳,必定會對咸陽產生致命威脅。”méng武說到這裡撫須輕嘆,“所以,武烈王此策若想得到皇帝的許可,恐怕很難。”
王賁明白了,咸陽政局要發生變化,很多事已經變得不確定,始皇帝解決北軍內部危機的決策或許要發生轉變。
第450章 獨斷專行
武烈王以最快速度化解了北疆的緊張局勢,但他不是靠北軍武力,也不是靠秦軍強悍的攻擊力,而是靠議和。武烈王奏議,先與匈奴人停戰開市,然後再與匈奴人結盟,在北部疆域構建大秦、匈奴和大月氏三足鼎立之局,以此來贏得北疆的長期穩定局面,繼而給中土贏得長久的休養生息的時間。
一石激起千層浪,始皇帝和咸陽宮對此措手不及,而廷議上的文武百官們更是對此策“口誅筆伐”,其中尤以大秦本土的豪門權貴和關東博士集團的反對聲最為激烈,而反對的核心問題就是代表著先進文明的大秦怎能與茹(毛)飲血的蠻夷結盟?人怎能與野獸稱兄道弟?
最早提出南北戰爭這一戰略構想的就是武烈王,現在武烈王改弦易轍了,竟然要與野蠻人稱兄道弟,竟然異想天開地用錢糧來收買野蠻人,阻止野蠻人對中土的入侵,這怎麼可能?野獸就是野獸,惡狼就是惡狼,無論你拿什麼豢養,最終都將遭到野獸的吞噬,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否則當初秦趙燕三國在北部邊疆修築長城幹什麼?
朝堂上,公開支援武烈王這一奏議的就是少府卿趙高。
趙高認為朝堂上的反對者歪曲了武烈王的這一計策,故意誇大了此策的弊端而有意忽略了此策的優點。這一計策完全符合大秦的南北戰爭國策。南北戰爭是長期的持久的戰爭,而戰爭並不僅僅包括戰場廝殺,還包括運用各種謀略的其他輔助手段,比如利用短暫議和來贏得恢復元氣增長實力的時間,這在過去諸侯國爭霸兼併的時候是很平常的計策。這一計策既然能在中土諸侯爭霸中使用,為什麼就不能在南北戰爭中使用?
趙高當即成了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