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4)

不過是個漁村,可150年後是一個如此繁華的國際大都市,這種奇蹟給我們什麼啟示呢?背後的歷史給我們什麼啟示呢?教科書中關於跨國公司、關於西方擴張,歷史是否只片面強調了其侵略性而沒有談及其建設性的一面呢?香港自由市場、自由社會的繁榮是否應該減少我們以往對自由社會、對市場經濟的恐懼呢?

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之後繼續繁榮並變得更有活力,這是值得所有熱愛香港的人慶祝的,香港的持續繁榮也會是中國現代化的晴雨表。

制度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1)

本篇來源:2006年7月19日《南風窗》,記者趙靈敏。

歷年來,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和世界經濟論壇釋出競爭力報告廣受關注。很多人看來,競爭力衡量的標準主要是經濟表現,如GDP增長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基礎設施等。如何看待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中國靠什麼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問:傳統經濟學認為,每個國家都具備土地、勞工、自然資源等生產要素。只要懂得利用這些要素,就可以在國際上取得優勢。但在各種生產要素可以自由流動的今天,各國的競爭力仍然差別很大,為什麼?

陳志武:哥倫布地理大發現之前,由於交通不發達,世界各大洲之間的交往和了解很少。在那種情況下,人們不會談論國家競爭力,因為沒有交往就無所謂競爭力不競爭力。那些時代,唯一能和競爭力扯上關係的可能就是軍事力量。

後來到了19世紀,蒸汽輪船、火車、電話發明了,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開始了,國家之間打交道、做貿易了,競爭以全面的姿態在進行。但是,在農業社會和早期的工業社會時期,在人們的基本溫飽問題還沒解決時,自然資源的多少,土地、黃金、白銀儲藏量的大小,成了衡量和判斷國家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實物資產決定了國家競爭力。

到“二戰”結束之後,工業生產技術全面成熟,交通運輸容量和成本也都發生根本性的昇華,機械化大生產和萬噸巨輪運輸使人類的基本溫飽不再成問題。特別是近20年來,在以飛機和網際網路為主的交通與資訊架構下,國家交往的內容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在外貿總額佔全球GDP近80%的情況下,自然資源與土地已不再是國家競爭力的最決定性的因素了。像沒有鐵礦石的日本和韓國,以及沒有多少鐵礦石的中國,都能變成世界最大的鋼鐵出口國,成為世界工廠等。

那麼,在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基本可以自由流動的今天,決定國家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呢?是制度,是決定市場交易規則環境、保障私人產權的制度——哪個國家能提供最有利於市場交易發生的完善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保護個人產權,有公正的司法和有效的契約執行架構,它就會在國家間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那個國家就更能從事高利潤的經濟活動,不用靠賣苦力。一個有效的法治制度可以讓個人之間經濟交換的代價大大降低,使交易的內容更加深化,超出簡單的實物交易。

從歷史上國家興衰的歷程看,經濟上成功的往往不是那些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國家(或地區),而是擁有各種各樣能激勵創新突破的制度的國家(或地區)——從產權保護制度到合約執行機制。而那些在經濟上不那麼成功的國家(或地區),則缺少這些制度。換言之,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制度質量從根本上決定了其配置資源的能力和效率,因而決定其競爭力的高低。而且,如果這種制度安排十分有利的話,還可以克服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的不足。早期的荷蘭、英國,以及後來的中國香港地區,還有新加坡就是最好的範例。從傳統經濟學的角度看,它們當初幾乎一無所有,根本沒有什麼資源優勢可言,但它們竟然都成功了,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新加坡的人均收入不亞於美國和西方國家。這怎麼解釋呢?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和地區都利用了海港城市的優勢,透過私有制和市場經濟體系,給人們提供了有利於市場交易的發生,從而有利於競爭力提升的優質制度環境。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制度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2)

問:但在很多人看來,競爭力似乎主要是經濟領域的競爭,衡量的標準主要是經濟表現:GDP增長率、企業的勞動生產率、基礎設施等。不光是老百姓,政府、媒體,包括很多學者,都認為是如此啊。

陳志武:這是可以理解的。人們與生俱來的一個偏好,就是喜歡看得見、摸得著、一目瞭然的東西,增長百分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