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法”就在您身邊。堅持練習,您會每一天都彷彿置身於清新潔淨的大自然中,讓心靈放慢腳步,感受什麼是身體的大歡喜。
如果說修寺院、建橋樑是修福,而“佛門回春法”則讓大家直接獲得健康,又何嘗不是積善積德之舉呢?掌握它,我們就能像菩薩一樣,普度自己、家人和朋友的身心。
2。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健康法——捻指微笑(1)
適宜人群:高血壓人群。
方法:1。隨時隨地用大拇指按摩其他手指。
2。在太沖穴或湧泉穴上貼“天水膏”,睡前貼。
功能主治:通調肝經,舒肝理氣;補足腎精,強壯先天之本——腎。
很多人都見過出家人手裡捻著佛珠,但對為什麼捻卻不太明白。其實,捻“珠”的“珠”同“誅”,“誅”為殺生,“捻珠”即為不殺生,有行善積德之意,即透過修行祈福、積福。這個道理與我行醫的理念是一致的:治病救人,兼濟世修身。因此,我請了一串菩提子念珠手串後,就經常拿在手裡細捻,以此來督促自己日常的修行。
指下自有菩提藥
捻佛珠雖然簡單,卻意義非凡。常捻佛珠之人往往心生大自在,對疾病和衰老毫無恐懼之心。
捻佛珠不但可以修身養性,還可以治已病防未病。這是因為,每一個手指都跟一條重要的經絡相連:大拇指對手太陰肺經,食指對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對心包經,無名指對三焦經,小指對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俗話說“十指連心”,指的就是手指連著心經和心包經等經絡。所以,捻指就是在按摩經絡,調節心臟氣血,讓人心平氣和。心主神志,心神一安定,“心魔”也就破除了。
手厥陰心包經與手少陽三焦經互為表裡。像其他互為表裡的經絡一樣,它們在生理上密切聯絡,相互影響,治療時可以彼此借力。
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生病疾
有一次,鄰居張大哥來找我看病,說因為自己脾氣不好,才40多歲就患了高血壓,問我有沒有一種既能改改脾氣又能降壓的藥。說話中,他留意到我手中的菩提手串,又問道:“您是大夫,也信佛嗎?”我笑了笑:“這正是你要找的‘藥’啊。”
接著,我給他講,其實佛無所謂信與不信,它是一種對人生的自信態度和健康幸福的智慧,正所謂“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生病疾”。懂得這一點,就能強體祛病,為己所用了。你也可以買一串菩提子念珠,下次想發火時,就先用手捻一捻。等你捻完,恐怕火也沒了。
當然,也可以捻指,用大拇指依次按摩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想象每個手指就像一個個菩提子,按摩時保持微笑,一會兒你的心情就會真的好起來。不用多長時間,你的脾氣就不會那麼急了。張大哥開玩笑似地說:一定要試一試,我們家人脾氣都很大,也許自此家風也會改改呢!
小冰片,大心藥
因為他的脾氣太大,肝火太盛,我就教了他一個輔助治法:在肝經的太沖穴(調節肝氣的最主要穴位)上,貼自制的“天水膏”。
“天水膏”的主要成分是冰片。冰片又叫龍腦,是從龍腦香樹幹的裂縫處,採集乾燥的樹脂加工而成的。《本草經疏》說:“龍腦香,其香為百藥之冠,氣芳烈味大辛,陽中之陽,升也,散也。性善走竄開竅,無往不達,芳香之氣,能闢一切邪惡,辛熱之性,能散一切風溼。開竅則耳目自聰,能引火熱之氣自外而出,則目自明,赤痛膚翳自去。”冰片味辛涼,所以能清肝火。放置一段時間後,冰片會揮發,而它正是靠揮發香氣來清肝火的。
“天水膏”製作方法很簡單:每次取兩三克冰片,用醫用的凡士林調成膏狀,“天水膏”就制好了,看上去也就蠶豆那麼大塊。每天下班的時候調好,臨睡前,把“天水膏”攤在保鮮膜(或塑膠袋)上,貼在腳面的太沖穴上,用膠布固定住。每晚睡前貼一次,過一段時間就能看到功效了。“天水膏”沒有任何副作用,儘可以放心貼。
2。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健康法——捻指微笑(2)
半個月以後,張大哥來找我說,剛開始貼的時候,有點輕微的拉肚子,可貼了幾次以後就沒事了。以前自己的血壓高到145的時候,就會兩眼發澀,還伴有輕微的頭痛、耳鳴、眩暈的症狀,貼了“天水膏”以後,眼也不澀了,耳鳴也好了,結果一量血壓120。他很意外,原來只是抱著“病急亂投醫”的態度試試,這一下心服口服了。
此外,我發現他邊跟我說話邊捻手指,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