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
內城,皇家書院。
儒衫成雲,士子如雨,偌大的學堂上千萬雙眼睛緊盯著高臺上的皇家書院院長。
“大煌文治昌隆,大儒方子清不日抵達長安,將於皇家書院開講道果集,難子論二部儒門傳世經典,諸君彼時定要到場聆聽。”
“方子清?東洲七十二智儒之一?這位學問高深、擅講寓言出名的大師也來洛陽了?”
“難子?便是東洲問玄道中那位畢生無名、培育出一百多位蓋世大儒的儒門先師?”
長鬚儒雅的皇家書院院長立在學堂上首,微笑著將一個個訊息說了出來,堂下冠帶儒巾、英姿勃發的無數太學生登時轟然響應,好似過節一般歡天喜地。
每一個太學生,都是天下九洲選拔出來的精英,在這裡,胸中不藏萬卷書,下筆寫不得綿繡文,就休想做一名太學生!
任何一個太學生,皆是天子門生、天之驕子,將來九洲各處官府必有他們的容身之處。
但是,此刻這個訊息卻令他們情緒立時沸騰了!
近五十年來,聲名最盛、學問最深者,莫過於東洲問玄道的道果先生,這位道果先生逝世之後,儒門諸賢一致稱他為‘難子’!
儒學冠達,堪比上古諸子,故而才能得此稱呼,就是昔日威名最盛的蕭儒、方玄等儒門英才也從未得過如此稱呼!
令楊難登上‘難子’聖壇的,只是兩本著作,一本是玄幻離奇、蘊意深遠的道果集註,一本是難子平生言論彙集而成的難子論!
道果集中故事離奇,有的荒誕不經,有的聞所未聞,有的講道家仙人,有的講佛,有的講書生,更多的是講人,種種故事背後,都蘊藏著一個又一個玄妙道理,令人捧之不忍掩卷。
而難子論卻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格,談法談天,論朝論政,無所不包,無有不談,就是本朝歷代皇帝行政得失,亦有一針見血之點評。
難子論評定天下,評定古往今來,書中一句‘天生萬物蒼生,蓋無罪也,若眾生有罪,其罪當在造物之主,與民無干’震驚了全天下人!
胸有正氣,敢評天地!
執正而為,無所畏懼。
難子,故而成了千年之中儒門冠達一致認定的最傑出的儒門聖賢!
老院長撫須長笑道:“正是,諸君當親耳聆聽玄奇故事,體會儒門妙旨,一明儒家與天和、與人和、與地和之天人和一之道,道果經、難子論實集儒門心、形、真三宗典籍的大成之作,可謂曠古絕今、無與倫比……”
朗朗清音、轟轟響應,化為一股奔騰不息的聲浪,幾乎要將皇家書院的屋頂掀翻,這便是皇家書院自由開放、言談不禁、無拘無束的學風。
楊難雖然逝世,但膝下得傳真旨者足有一百零八人,這一百零八個俱是蓋世大儒,任意一個到得儒門書院之中,必受以上賓大禮。
皇家書院雖然顯貴,卻對楊難之弟子聞名久矣!
在這裡,只有一種人能得到尊敬,那便是學問超高、道德高深之輩,就是皇帝親臨,若德行不佳,也會慚然而退……
楊南拉著妙源,如一股無形之風,微微吹過廣闊的學堂,那數萬學子面上的激動、盼望、驚喜神色,落在他眼中,卻只留下一縷淡淡微笑。
與他手掌相握的妙源仙子嫣然一笑,低低道:“郎君這一生化身無數,世人總將靈聖、青元、勾陳、楊難當作四人,若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太上仙皇陛下一生從未離過眾生,不知會作何感想?”
“蒼生即我,我即蒼生。”楊南微微一笑,身形毫不停留,直向洛陽中心宏偉皇城飛去,口中輕輕道:“化身千萬,亦為眾生,洛陽城如今這般繁榮太平,實令我心中歡喜。”
化身隱世儒師不過三十餘載,卻讓楊南將前世今生對儒門的精義融合為一,傳承到每個弟子手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離他儒身逝世不過十數年,竟然有了這般威望聲名……
“郎君入世,功德無量,”妙源仙子回眸一眼,望著書積成山、人匯在洋的皇家書院,不禁微微感嘆楊南的教化之功,一個道門祖師,不僅定鼎了大煌太平盛世,更宏傳儒義經典,教化世人,實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天下書院多如牛毛,皇家書院不過只是其中之一,今次入凡化仙,郎君成道固然可喜,但最喜莫過於教化天下之一百零八弟子,難子之稱,實是當稱……”
妙源仙子微微感嘆之中,兩人身化的那股仙風,已然吹到了宮禁森嚴、重樓玉殿的皇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