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玄想了一想,終是搖頭道:“姐夫,這教主可不好當,我儒家如今聲名盡喪,我可無法令儒門重振聲威,這教主還是你來當吧!”
楊南面上閃過一絲思索之色,緩緩道:“阿玄別急,且聽我為你安排的佈置再說願不願當這個教主。”
方玄點了點頭,道:“阿玄恭聽姐夫教誨。”
楊南平心靜氣的道:“儒門之盛,重不在武功,而在文略,儒門道統,重在書香傳世而非玄妙儒術,若能將儒門一分為二,習儒術者為隱宗,劃入修仙一脈,習儒法者為顯宗,掌管天下事宜,一文一武,相輔相成,儒門如何不會興盛?”
楊南說得極是淺顯,方玄、藍清兩人聽得心領神會,從古至今的儒門都是術法不分家,天資卓越者兼通儒門術法,才學平庸者只學其法,不學其術。
所謂的術,即是儒術,所謂的法,即是成法!
儒術等同於道家道法,儒法即是經理義識,儒門根在天下百姓之中,儒士向來高高在上,凌駕眾生!
若想儒門大興,需讓天下百姓皆學儒法、明經義、循禮儀、辯善惡!
教化天下,善莫大焉!
這才是儒門強於道門佛門的地方!
只要天下百姓皆是儒士,儒門便永恆不衰、長盛不敗!有無儒術都是次要,相反,隱儒其實已是修士,與凡人再無瓜葛,若是儒門有隱儒在,終是與凡人格格不入。
顯儒、隱儒,兩種儒士都永遠無法長生,相比之下,顯儒之重要遠遠勝過了隱儒!
藍清拍掌讚道:“阿南說得不錯,我儒門子弟論術法遠不及道釋二門,但若是論教化百姓、廣納門徒,二教卻遠遠不及我輩!這兩派儒士一分,天下百姓盡皆歸心,大事可成!”
楊南點了點頭,道:“藍師說的不錯,顯儒宗若能廣開門牆,不論貧富貴賤、不論地位權勢教化天下百姓,儒門之興指日可待!所以,阿玄當這儒教教主,並無困難。”
楊南隨即取出三件聖物,遞到方玄掌上,道:“人間儒教不再需要儒術,這三件聖物只作象徵之用,君子治世,以德為先,阿玄,從今往後,你便是儒家教主了,忘你努力治學、廣收門徒,為儒家興盛不惜死力!”
方玄將那三件聖物握在手中,吶吶的道:“若只是教化百姓、傳授詩書禮義,我自是不懼,只怕……”
楊南揮手笑道:“你怕什麼?隱儒一門從今往後併入真君廟中,從此再難現身世人面前,九洲之事盡歸顯儒一門處置,你這個教主既有隱儒大把高手待命,又有顯儒無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之士供你驅策,若是能做到天下無一人不識字、無一人不讀書,你這教主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方玄見楊南說得輕鬆,心中緊張之情也淡漠了不少,他與藍清心中清楚,楊南如今只剩元神之身,斷不可能去當教主,有他籌劃,依此行事,儒門依然是應世第一大教,這點並不會改變多少。
以楊南律令,凡屬真君廟各路高手,俱都不許在人間妄動神通術法!
凡間之事,還是由凡人來解決。
藍清點頭道:“阿南如此安排極是妥當,不過,你抽身便去,這天下可不能不顧。”
楊南哈哈一笑,道:“我魔身已往天下各處妖谷魔巢斬妖除魔,九洲有真君廟為鎮懾,另一具肉身青元即將入世,這世間有我三個化身在,何需我親下崑崙?”
藍清嘿嘿笑道:“老夫年事已高,天下以後盡歸你們這代人物,就是阿玄也壽不過百年,阿南,老夫可是有言在先,阿玄若在,儒門便不來尋你,阿玄若重入輪迴,這儒教教主你不當也得當!”
楊南頓時無語,他想了這麼妥當的辦法處置儒教事務,誰曾想到藍清卻還是死不放手?
不過,藍清情分不分不顧,楊南只好點頭道:“若是他年阿玄去後,儒家後繼無人,我便有責任繼承其位、光大儒門就是。”
藍清、方玄登時大喜,得了楊南一諾,比得萬金還要令人高興,儒家中人生死自有定數,但楊南卻壽命延長,他日兩人就算不在,有這位道門大教主庇佑,儒教也不會衰敗!
繼任儒教教主,事關重大,藍清、方玄當即帶著儒門三聖物告辭離去,楊南坐在龍珠大殿中沉吟少許,忽然召來親兵,吩咐他們去將那三百形宗宗師也放歸各處,曉諭今後儒家教主人選。
楊南既將儒士分成顯隱二脈,三百形宗宗師大部分各歸來處,少部分卻留在真君廟下屬,從此由儒而修,進境天道。
青龍山中無歲月,一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