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3 / 4)

小說: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作者:開了

一邊透過窗戶看著屋外自己一片混亂的部下,一邊自我安慰道。但是對方的艦炮火力卻一陣又一陣的猛烈襲來,而且每每都能準確的擊中“蝦夷人”僱傭兵團的藏身之處。甚至連“蝦夷人”僱傭兵團改裝有各種武器的民用車輛在高速機動中也會被突然落下炮彈正面擊中,打回到零件狀態。

“敵人就在附近的海面上嗎?是直瞄火力?怎麼會這麼準?”一陣猛烈的炮擊間歇,海灘上充斥著被炸斷手腳的僱傭兵們的哀號之時。內川永孝緊張的從小屋內探出頭去,用高倍望遠鏡自己的搜尋著附近的海面,但是茫茫大海之上,卻沒有看見任何艦艇的影子。

因為此刻對“蝦夷人”僱傭兵團進行著炮擊的中國海軍艦艇群此刻遠在50公里之外的海面之上。此刻中國海軍孫力軍上校正在自己所指揮的對地支援艦隊旗艦—“旅大”級改進型驅逐艦“開封”號的艦橋上,得意的注視著“開封”號驅逐艦身後的6艘“旅大”級改進型驅逐艦及4艘“江湖”級改進型護衛艦所裝載著的20門76A型雙130毫米艦炮一次又一次的猛烈齊射,映紅了蔚藍的馬六甲海峽的海面。

“旅大”級驅逐艦在設計之初其主炮口徑和佈置方案都不得不模仿前蘇聯的“科特林”級驅逐艦,不過當時中國海軍並沒有相應的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可以選用,真正的海軍艦炮只有07型“鞍山”級驅逐艦那樣的人工裝填的單管130毫米艦炮,顯然不能滿足70年代以後的需求和發展,甚至後期裝艦的100毫米艦炮也是單管人工裝填。惟一在結構上與“科特林”級艦炮相近的是50年代引進仿製的66型130毫米海岸炮。

這種海岸炮是前蘇聯“科特林”級驅逐艦艦炮的簡化型,去除了火炮穩定裝置,以及自動裝彈揚彈裝置和炮塔炮瞄雷達,因為岸防炮在混凝土某座上,沒有海上波浪的影響,而且主要遂行對海面目標射擊,整個炮兵連採用1臺322型校射雷達測量彈著點水柱反射訊號進行修正。

蘇聯海軍“科特林”級的

130毫米艦炮負有打擊空中目標的使命,因此除在驅逐艦上配備射擊指揮儀和對水面目標的校射雷達外,2座130毫米炮塔上還安裝了可以跟蹤空中目標的圓錐掃描炮瞄雷達。

在設計“旅大”級驅逐艦時,在66型海岸炮基礎上加以改進同樣也是較為穩妥和別出心裁的主意。但是中國沒有能夠安裝在炮塔上的小型炮瞄雷達,最終對海和對空解決辦法是由炮塔右側的光學向量瞄準裝置進行瞄準,而對海面目標射擊則由艦橋上的343型校射雷達和光學指揮儀控制炮塔隨動射擊,與此同時補充研製了火炮穩定系統和揚彈系統數年這種由海岸炮改裝發展而來的艦炮才最終定型為76式。

從今天的標準看來這種艦炮不僅笨重,而且沒有全天候的對空射擊能力。實際上當時這種火炮對空射擊是一種指標而已,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證明,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高炮用來射擊方位角和俯仰角變化極快的低空目標幾乎很難命中,這個結論來自於對螺旋槳戰鬥機的防空作戰,而1950年以後的噴氣式戰鬥機速度要快得多,因此76型130毫米艦炮是否具備打擊空中目標的能力已經無足輕重。

不過在採用了自動化技術之後,其在實際使用中的效率有了很大提高。因為其射速較高,這種火炮在壓制陸地有生力量時,比以往的100毫米炮肯定更為有效,特別在攻擊堅固防護目標時效果更好。在對海上目標攻擊時也是一樣,據估計,對大型艦艇來說,1枚100毫米炮的穿甲彈造成的破損,可以由一名損管人員勉強控制,但如果是130毫米炮的穿甲彈,其造成的破損通常要比前者大一倍,對於被彈艦艇來說,打擊是非常致命的,6枚130毫米炮的炮彈,基本上可以使一艘3000噸級別的艦艇失去戰鬥力,而100毫米炮則就要看運氣了。

在現代戰爭中,艦炮的主要任務是對岸攻擊、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其次是打擊水面艦艇。至於對空作戰,早已不是艦炮承擔的任務了。現代艦炮除了注重殺傷威力和射速外,對艦炮的精確打擊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旅大”級驅逐艦所裝備的艦炮不論是在射程還是精確度都勝任現代化海戰的需要,由於現代岸防工事越來越堅固,再加上岸艦導彈的部署,使“旅大”級驅逐艦在戰線上同樣易遭敵火力襲擊,無法還在對岸攻擊中也難有作為,至多在執行巡邏任務時應付一些低烈度的戰鬥。

但是拜現代科技所賜,在得到了中國海軍裝備部所研製的新型炮彈的支援之下,使老舊的艦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