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圈內的東盟軍隊苦於後勤,但包圍圈外的印度陸軍第57山地師也同樣缺衣少食。畢竟戰場中心距離印度軍方在蘇門答臘島最大的補給基地—班加亞齊直線距離超過1000公里。而沿途不是山地峽谷,就是河網沼澤。單純維持一條順暢的後方補給線並不容易,何況途中還不乏當地的部落武裝和東盟軍的遊擊部隊會不時的趁火打劫。
印度軍方從直升機到毛驢無所不用其極,艱難的維持著第57山地師的包圍圈。但從口糧到彈藥印軍前線部隊的儲備均低於戰時的最低要求。當充斥著疲憊沮喪的印度陸軍面對夜空中突然來襲的中國陸軍武裝直升機群時,駱駝被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
第二十四章:螳螂捕蟬(四)
位於蘇門答臘島中部的巴里桑山脈東麓谷地中,印度陸軍第77空中騎兵團前沿野戰機場,剛剛遭遇到中國陸軍航空兵的武裝直升機群的突襲。懸停在空中的直…9D型攻擊直升機群以漫天的火箭彈雨布撒著死亡和毀滅。
機場上停放著的十多架米…35M、米…28N武裝直升機及米…17軍用運輸直升機被一一擊中,在停機坪上熊熊的燃燒起來。曾經不可一世的印度陸軍上尉安塞裡,此刻艱難的蹲在停機坪一側的彈坑中。
“防空部隊在哪裡?高射炮在哪裡?”一個印度陸軍第57山地師的上校站在燃燒的跑道上大聲呼喊著,用手中的INSAS的輕機槍對抗著強大的中國武裝直升機群火力。一排機炮掃來,機場上的輕機槍火力被無情的壓制了。
“完了,一切都完了。”安塞裡上尉蜷在彈坑裡瑟瑟發抖,機場的防空火力早在中國人進攻之前,便被秘密機降的中國步兵擊毀在陣地上了。所以在攻擊開始時,印度陸軍已無還手之力。隨著中國陸軍的武裝直升機消耗完了所攜帶的所有彈藥,乘坐著輪式突擊車的中國陸軍航空突擊步兵出現在了一片火海的戰場上。等待他們的不是戰鬥,而是眾多面無表情、神情呆滯的俘虜。
12月31日,這個2007年的最後一個夜晚,一場空前的大逆轉在蘇門答臘島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空間內上演著。短短几個小時之內,印度陸軍第57山地師由包圍者變成了被包圍者,其在蘇門答臘島中部的各個軍事據點:營區、火炮陣地、野戰直升機場均均遭到了中國陸軍航空突擊叢集的攻擊。
面對從天而降的中國陸軍,印度陸軍各部隊都對無線電臺高呼空中支援,但蘇門答臘島北部的印度空軍卻始終沒有出現在戰場上。除了大部分的印軍通訊頻道已被中國陸軍電磁壓制之外,而從爪哇島東部及勿里洞島起飛的中國人民國防軍東南亞戰區的空軍部隊也已經牢牢的掌控了制空權。
由於缺乏替換備件而難以保障出勤率的印度空軍此刻連己方的機場也難以保護,只能依靠機場周遍尚算完成的防空火力網驅逐一波一波的中國空軍戰機。但是防區外發射的“雷石6”制導滑翔炸彈仍然有力的摧毀著印度空軍的機場設定和停放在地面的戰鬥機群。
隨著戰場地面防空能力的不斷提高,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逐漸成為現代空中打擊的主要方式。由洛陽光電技術發展中心設計研製的“雷石…6”制導滑翔炸彈,採用500KG左右的普通航空炸彈做載體;透過在普通航空炸彈上;加裝一個滑翔彈翼套件的改裝方式;將普通航空炸彈的射程提高數倍,不僅實現了防區外發射,而且成本極為低廉。
又一架中國空軍的JH…7B型“飛豹”戰鬥轟炸機在漫天紛飛的防空炮火中,在高空中開啟機翼下方的武器掛架,夜空中垂直下落的“雷石…6”制導滑翔炸彈彈翼套件自動彈開,張開雙翼的“雷石”
由於升力面積的增加而獲得更好的空氣動力效能,沿著“北斗” 全球定位制導指示的方向展翅滑翔。
在印度軍隊遭遇全縱深空中打擊的同時,在連線爪哇與蘇門答臘兩島之間的孔雀大橋上,中國…印尼聯軍的機械化步兵縱隊也在全速奔赴戰場。車隊的最前方是高揚著印尼陸軍中將旗的“印尼陸軍1號”—國防部長楊全中將的座車。
這是一輛普通的北京軍用212吉普車,並且據說也早已過了服役期限,但是在幾個月的三寶壟防禦戰中,楊全正是開著它穿梭在戰區的各個角落。
孔雀大橋全長31公里,跨巽他海峽連線著蘇門答臘島的吉打榜和爪哇島的孔雀港(默吉克)故而得名。由於當年是印尼政府以棕櫚油的實物向中國支付建築費用而建造的,所有又被印尼人稱為“棕櫚油大橋”。
行駛在大橋之上,車窗的兩邊不時閃過荷槍警戒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