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羅下街”,
在香港開埠初期,不少印度水手與士兵喜歡在此聚集擺賣貨品,當時香港人已喜歡把印度人稱為“嚤囉差”,因此這條街便被稱為摩羅街(。至於英文名,亦同樣與印度人有關。“Lascar”源指軍隊,其後成為在英國殖民地駐守的印度士兵的統稱。
在突如起來的香港警察面前,印度調查分析局香港情報站的主要負責人幾乎無一漏網,悉數被捕。此刻在香港警務處的保安部審訊室內,負責印度調查分析局香港情報站日常工作的英國籍男子德韋納。佛羅倫茲正冷笑著面對著香港保安部的強光燈。
香港保安部的前身是港英時代的香港皇家警察政治部。香港警務處“政治部”簡稱SP,成立於1950年隸屬於英國秘密情報局(MI5)五處“軍情五處”二科,是個鮮為人知的情報、反間諜機構。其主要工作是收集社會主義國家情報,嚴密防範偵察“中共的顛覆、間諜活動”。
政治部的組成頗具規模,人數最多時超過千人,該部設正副主任各一人,統籌全域性工作;另設兩名高階助理主任。該部下設“行動”、“情報”、“支援”、和“行政”分部,有助理主任分管,每部下設2到3個組。
而在迴歸之後,政治部被改名為保安部專門負責反滲透、反間諜及情報單位人員的調動、保密任務。
第二十九章:香港“沉沒”(五)
2008年1月12日晚上11點20分,在距離香港400公里以外的南中國海的波濤之下,2艘被印度稱為“先進技術艇”(ATV)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正高速向預定的發射陣位。已經離開印度東部海岸最大、最現代化的海軍基地—安德拉邦蘭比利超過2個月的印度水兵們,疲憊而又亢奮的期待著將導彈發射出去的那一刻的輝煌。
印度海軍的核潛艇操作和攻擊訓練,一度是依靠租借俄羅斯核潛艇來進行研製。1988年,印度向蘇聯租用一艘查理I級(670型)核潛艇供訓練使用。2004年10月;印度與俄羅斯達成協議,租借俄製“阿庫拉-II”級(971型)攻擊核潛艇,租期為10年。雖然名義上是租借,但是10年的歲月,對於一艘核動力潛艇來說實在太過漫長了。而且這艘核潛艇由俄羅斯遠東阿穆爾造船廠應印度的要求則重新設計製造,2007年正式加入印度海軍。
雖然“阿庫拉-II”級核潛艇是俄羅斯海軍第三代核動力潛艇,據稱其綜合效能要高於美軍現役的“洛杉磯”級核潛艇。但是印度海軍的“先進技術艇”(ATV)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卻瞄準了俄羅斯海軍最新型的多用途攻擊型核潛艇“北德文斯克”
(855型)級為藍本。
“北德文斯克”級攻擊型潛艇是繼N級、V級、“阿庫拉”級(也稱“鯊魚”級)之後俄羅斯第4代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俄羅斯“北德文斯克”級核潛艇是“鯊魚”級核潛艇的改進型,但實際上“北德文斯克”級卻是俄羅斯海軍全新設計的、多用途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堪稱核動力版的“水下黑洞”。
雖然“北德文斯克”級潛艇研製工作可以說是命途多舛,雖然首艦終於在1993年12月開工建造,然而此後又差一點“胎死腹中”。因前蘇聯解體,俄羅斯的經濟狀況持續不佳,以致於連工程技術人員的工資都發不出,加之當時的俄羅斯最高領導人對潛艇的未來作用並不看好,於是有人建議把“北德文斯克”級艇當作廢鐵處理,還有人試圖吸引美國人投資,把它建成一艘純粹的救生艇。";北德文斯克”級潛艇的建造斷斷續續進行了整整7年,
2000年總算完工下水
邁上了快車道的俄羅斯核潛艇發展,立即在“北德文斯克”級核潛艇的效能上顯現出來。該級首制艇的水上排水量為8140噸,水下排水量為12770噸;水面最大航速18節,水下最大航速32節;最大下潛深度達800米,這一深度遠遠超過美國等西方強國目前在役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的潛深深度,其效能卓越,由此可見一斑。
而作為“北德文斯克”級攻擊型潛艇的印度版,“先進技術艇”(ATV)的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同樣具有安靜、深潛、打擊威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等許多明顯的新特點。
該級艇採用了當今世界上最新的隱身設計技術,其外型為目前各海軍強國最為看好的拉長水滴型,具有較合適的長寬比。艇體顯得更為修長,艇首圓鈍,且光滑過渡到尖細的艇尾。艇的指揮台圍殼佈置在距艇首部約艇長的1/3處,指揮台圍殼與艇體本身為圓滑過渡,整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