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1 / 4)

小說:龍的力量-南海揚帆 作者:開了

但檳榔嶼島的收復標誌著印度軍隊在東盟境內軍事行動的全面破產。在整個泰國南部、馬來西亞和蘇門答臘島的地面作戰中,印度軍隊總計損失了4個傘兵突擊群、3個的機械化步兵師、1個裝甲旅和1個山地步兵師的精銳部隊。在遍佈戰場的戰俘營內擠滿了超過8萬名蓬頭垢面的印度人,但相比於他們的同僚而言,他們仍是幸運的。因為在各個戰場有近3萬名印度士兵永遠留在了這片泥濘的異國土地之上。

新德里在國內嚴格的封鎖著在東盟地面戰敗北的訊息,事實上印度政府從未向民眾報告過他們在東南亞投入瞭如此之大的兵力。大多數的普通民眾對戰爭的程序知之甚少,中國人是憑藉著巨大的兵力優勢才奪取勝利的幻想甚至依舊停留在大多數駐守本土的印度中下層軍人的腦海之中。

但是印度政壇上眾多的反對黨此刻卻在躍躍欲試,印度素以“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自居。其國內政黨之多也的確可以說世界之冠。印度第一次大選時,全國政黨總數為192個。到第十一大選時參加角逐的大小政黨竟多達443個。當然在多如牛毛的雜牌政黨之中,真正主宰著印度政治和左右政局發展的核心力量卻只有印度人民黨和國大黨(甘地派)這兩股勢力而已。

雖然自戰爭爆發以來,如印共馬、印共等議會主要反對黨便再三詬病現任執政黨—國大黨的戰爭政策,隨著前線的失利隱隱越越的傳來,要求本屆政府辭職並調查一系列軍內腐敗和瀆職案件的呼聲更是此起彼服。但在一系列邊緣政黨大肆組織民眾示威遊行的同時,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印度人民黨卻保持這出人意料的冷靜和沉默。

印度人民黨代表北部印度教勢力和城鎮中產階級利益,自1980年4月建黨以來力量迅速壯大,擁有黨員350萬,其成員大多數出身於中產階級,自1996年大選至今一直保持議會第一大黨地位。但是在2004年5月13日在印度第十四屆人民院大選中意外出局,連續執政六年之久的瓦傑帕伊政府黯然下臺。在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個迅速崛起的政黨陷入了一蹶不振的低彌狀態之中。

但面對此刻國大黨全面失勢的大好局勢之下,印度人民黨難道真的放棄大打“落水狗”的機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自從中印正面交鋒以來,印度人民黨的骨幹便一直秘密的進行著一系列籌措。印度人民黨並非不想上臺執政,但目前的內外交困的條件之下,取代國大黨並非難事,但真正的考驗在於如何在上臺之後迅速改變印度目前在外交和軍事孤立被動的環境。

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面對擁有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的國大黨(甘地派),印度人民黨需要的不是一次簡單的政權更迭,而是希望能借著中印戰爭徹底擊潰對手,令其在印度政壇上淪為無法與印度人民黨正面抗衡的二流勢力。

為此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決戰前期,其黨內高層不僅在印度軍隊、商界尋找助力,更頻繁秘密出訪中、美、東盟各國,越俎代庖的向各國政府大獻橄欖枝。希望能在上臺之後迅速結束戰爭,中止中美對印度目前全面的貿易封鎖和能源禁運。面對中國、東盟等國所提出來一系列戰爭賠償條款,印度人民黨毫不含糊的著單全受,更需要眾多昂貴的承諾。

事實上作為代表著印度教中、高種姓階層利益的印度人民黨,其“一種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印度教理念執政方針較之國大黨三大意識形態支柱的世俗民族主義、甘地主義和尼赫魯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更為激進。瓦傑帕伊政府執政的六年雖然一直試圖與中、巴兩國改善關係。但其擴軍、核武裝的進攻性政策事實加劇了中、巴兩國的不安全感。而其國內兩億印度中產階級中播種的“大國沙文”主義更是此次中印戰爭的間接導火索。

雖然對印度人民黨同樣缺乏好感,但是畢竟由其上臺所帶來的改弦易章,將是中國順利結束對印戰爭的絕好機會。雖然在正面戰場上不斷獲得輝煌的勝利,但對於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言,龐大的戰爭開支同樣令中國經濟倍感壓力。戰爭

爆發以來由於馬六甲海峽的停航狀態,中國國內的大多數生產性商品進出口額出現了全面的萎縮。

對美、日、韓三國的貿易額雖然穩中有升,歐洲市場也可以透過歐亞大陸橋的鐵路轉口貿易替代海路運輸。但是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的巨大出口卻出現了全面停滯的態勢。

油價、天然氣、水電的巨大消耗和生產成本上升迫使國家全面上調國內居民零售價格,而當漫長的地面戰開始全國各地食用油、麵粉和大米的價格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