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軍在20世紀50年代以優勢火力炮擊和封鎖金門、馬祖的軍事行動,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特文寧再度提出了對中國的核打擊策略:“向大陸沿岸地區的5個機場先各投1枚當量為7000噸-1萬噸的小型原子彈,看看中國的反應。”而在中國決心自主研發核武器的過程中,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對中國實行“核絕育手術”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叫囂更不絕於耳。可以說在新中國一路走來的里程之中“核風鈾雨”便從未淡出過中國人民的視線之外。
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歷史上從未被任何國家和勢力的“核大棒”所嚇倒過,這次同樣不會。不畏懼“核訛詐”是一種崛起中大國所必須具備勇氣和信心,但是對可能發生的核衝突毫不在意卻是一種無謀和鹵莽。新德里目前所採取的“核訛詐”態度顯然已經超出中國忍耐的底線,同時也觸及到了中國最敏感的國家利益。
如果中國在印度的“核訛詐”面前只是徒勞的外交譴責,而無所作為的話,那麼印度將很快利用自身常規軍力上的優勢全面壓倒孟加拉的國防力量,佔領達卡只是時間問題。而後剛剛在中國的卵翼之下尋求庇護的東盟各國也將重新評估自身的國家安全前景,既然中國無力保護孟加拉,那麼很可能在下一次“核訛詐”也無力保護他們,中國軍人以流血犧牲為代價在東南亞地區建立起來的大國形象將化為泡影,東盟各國很可能將重新投入美國的懷抱。而更為嚴峻的是,一旦印度的“核訛詐”得手,那麼他將為與中國有著利益衝突的其他地區大國,特別是日本樹立一個錯誤的榜樣,這些長期以來與中國有著領土或資源糾紛,處於對立狀態的國家將更為執著的追求核武裝,追隨印度的腳步加入到對中國進行“核訛詐”的行列中去。
因此擺在中國面前的將只有正面回應印度“核訛詐”,徹底解除印度核武裝這唯一的一條道路。但是即便在多國合作的基礎自上,要在一個地區大國作出反應之前便一舉瓦解其核力量卻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於印度而言,當中國及其盟國試圖先發制人的解除其核武裝的時候,實際上已經宣告了其“核訛詐”的破產,對於此刻虛弱的新德里而言,或許一場魚死網破的核戰爭並非是他最佳的選擇,但是一旦自身的核設施遭到了攻擊,那麼展開核報復將是其唯一也是最後的選擇。
擺在中國及其盟國面前的第一個難題是情報收集和處理,任何國家核武裝力量都會被視為國之利器絕不可能輕易示人,儘管在這次解除印度核武裝的行動中,中國總參謀部二部將與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英國秘密情報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陸軍情報六局)以及美國中央情報局等世界級的情報部門展開合作,但是要全面掌握印度核武器的部署情況卻依舊困難重重。和美、蘇、中、英、法這個5個一梯隊的核大國不同,當印度最終擁有核武器之時,具有強大的抗摧毀能力、但是極易被發現和鎖定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已經不再流行,當美國和俄羅斯已經開始封閉和拆除遍佈其國內的彈發射井之時,印度僅在其南部地區建立了為數不多的幾個試驗性質的地下導彈發射井之,而更多的現役陸基核武器發射平臺大多均採用公路和鐵路機動的模式,雖然這些脫離了堅固水泥掩體保護的核導彈在抗打擊方面顯得機為脆弱,但是也令其的行動變得飄忽不定更難以發現和鎖定。
相比之下利用公路網路進行機動發射的印度陸軍“大地”系列近程彈道導彈和“烈火”系列中程彈道導彈並不難以發現。因為儘管可以攜帶低當量核彈頭的“大地”型近程彈道導彈搭載於“太脫拉”814型6×6輪式卡車底盤之上,但是由導彈發射車、裝彈運輸車、指揮控制車、技術保障車等眾多的保障車輛所組成的龐大車隊仍將會在現代化的偵察手段面前無所遁形。而“烈火—3”系列中程彈道導彈雖然採用了固體燃料,減少了後勤保障車輛的配屬,提高反應速度。但是印度至今仍沒有為其配備專門的公路發射底盤,細長的“烈火—3”型中程彈道導彈沒有象中國二炮部隊的“東風…31”型中程彈道導彈那樣封裝在巨大的圓柱形發射筒內,而是以一輛拖載式的10輪拖車作為簡陋的發射平臺,在公路之上機動幾乎等同於插標賣首,有經驗的衛星圖片設別人員可以毫不費力的將他們從印度並不發達的高速公路網路上找出來。
真正令中國及其盟國倍感頭疼的是印度陸軍藉助鐵路機動的俄製戰略導彈列車,雖然這種武器已經悄然退出俄羅斯軍隊的裝備序列,不過由其所獨創的這種作戰模式卻仍然令很多國家為之困擾。俄羅斯的戰略導彈列車的正式名稱是“軍用鐵道導彈系統”,其研製工作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