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火力支援戰車留下太多。但就在大軍雲集之時,中國人民國防軍總裝備部陸裝科訂部卻突然提出應該將這些未經實戰檢驗的新型武器送上戰場。為了空出份額,林太平不得不從從削減保障車輛和附屬特種車輛裡下手,毫不容易才將一個營級規模的重型步兵戰車和坦克火力支援戰車帶上了安達曼島。
由於這些戰車大多均屬於試製的樣品,所以型號繁多,樣子也五花八門,而且由於大多是試製產品還沒有正式的軍方裝備序號,各公司派來的除錯人員則往往信口胡掰,起的名字一個比一個威猛。比如特種破牆車就被稱之為“鬼狼”、裝有掃雷犁的掃雷戰車被稱之為“戰蟹”、類似於消防坦克而設計而成的重型噴火戰車被稱之外“火蠍”、裝有多管加特林式機炮的防空/對地兩用火力支援戰車則被稱之為“狂龍”,各種千奇百怪的稱號在這裡一應俱全。
所以一時之間被前方的陸軍和裝甲兵們吸稱為“總裝的動物園”。這一奇怪的稱謂倒是與在二戰諾曼底登陸戰役中,由於大量採用特種戰車而聞名的英國陸軍第79裝甲師師長、“坦克部隊萬能論”的倡導者—帕西。S。赫巴特的“赫巴特將軍的馬戲團”相應成趣。
在安達曼群島戰鬥的大多時時候,這些重型步兵戰車和坦克火力支援戰車幾乎沒有用武之地,除了多輛被改裝成重型噴火戰車的火力支援戰車在幾場小規模的山地戰鬥中蹂躪了眾多印度陸軍的坑道和單兵掩體之外,便並沒有太多精彩的表現。
但在布萊爾港外圍戰鬥之中,這些“總裝的動物園”才第一次真正展示了他們在巷戰中強大的戰鬥力。無論是近距離的火力支援和直接對抗,這些專為巷戰而誕生的猛獸都表現的異常的活躍。此刻出現在徐虎威中校身後的正是兩輛被稱為“藍虎”的坦克火力支援戰車。“鬥虎”可以說是中國版的“終結者”(BMPT)。繼續保留著59式坦克底盤的“鬥虎”在去除了原有的炮塔之後,加裝了雙聯裝30毫米機炮,用以有效的壓制步兵和今低空防空,炮塔外則掛裝了4枚紅箭—8型反坦克導彈用於對抗裝甲目標或固定掩體。
隨著“鬥虎”型坦克火力支援車進入戰場,印度守軍的防線顯得更為脆弱,當猛烈的30毫米機炮火力將一個又一個的印度陸軍火力點摧毀,中國步兵也逐漸將街道兩側的各個路口控制了起來。“前進!”隨著這場短暫而慘烈的遭遇戰逐漸進入了尾聲,後續跟進的部隊開始向前挺進。
“該死的!下次老子再也不衝鋒在前了,還是跟在隊伍後面有肉吃!”
看著不斷從身邊掠過戰車和步兵,徐虎威中校有些鬱悶的退回到自己的坦克炮塔裡。等待自己的進攻方隊中的其它坦克就將他的受損的戰車包圍起來,形成一道鋼鐵屏障,然後由步兵戰車的搭載步兵下車佔領車前掩護位置。再召喚戰場緊急維護中隊則護送裝甲搶救車趕到現場對毀傷車輛實施拖救。在目前的戰場情況下,等到那繁忙的84式中型坦克搶救車趕到這裡,可能天都快亮了吧!
此刻那看似無盡的硝煙卻正緩緩的在這斷壁殘垣之間消散開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四十六章:十字路口(一)
當血色的朝陽再度透過那厚重的煙霧照耀在印度空軍少校阿德瓦尼眼前的十字路口。經過一夜的激戰,布萊爾港看來依舊仍掌握在印度軍隊的手中,至少此刻在阿德瓦尼面前的這個十字路口還屬於印度軍隊。中國遠征軍戰線已經楔入了印度守軍防禦體系的中心地帶,大半個布萊爾港的城區已經易手,包括印度海軍准將拉維。
薩蒂亞寄予厚望的港區碼頭。
可以說昔日縱橫遼闊的安達曼群島要塞地區,此刻已經壓縮在幾個狹小的中心街區之中。無論阿德瓦尼還是那些此刻在滿是彈孔的牆壁之間穿梭著的印度士兵,大家心中都無比的清楚,最終的末日審判已經就在眼前,毀滅將是他們最終的結局。即便他們從一開始便全力以赴或是敷衍了事全都無法改變那早已決定了的宿命。因為那是兩個渴望崛起的大國決定性的碰撞,實力不濟的印度註定將付出代價。
能夠守住這個關鍵性的十字路口或許更能要歸功於運氣。當阿德瓦尼率領著由機場方向撤下來的空軍地勤組成的預備隊趕到這裡,一個步兵分隊的中國遠征軍已經基本肅清了這個路口附近負責堅守的印度陸軍狙擊手分隊。但是他們當遭遇到阿德瓦尼的預備隊時,突如其來的遭遇讓中國遠征軍的步兵分隊一時慌亂了起來,步兵指揮官嘗試著召喚附近的中國陸軍坦克來抵消阿德瓦尼手下數量上的優勢,但實際上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