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的結論:“儘管印度軍力龐大,部分軍事裝備相對先進,但龐大的軍事基礎設施卻處於崩潰狀態!”如同印度高階軍官缺乏戰略頭腦,普遍喜歡“誇誇其談”,喜歡就某問題爭論不休,樂於接受奉承。對於美國人的這番評價,馬利克倒是絕對不無道理,試問連高階軍官的工作環境都無力改變的軍隊,還能有什麼前途。
馬利克少將抵達會議大廳時,會議已經基本進入了尾聲。包括印度海、空軍主要將領和陸軍北部、西北、西南、中部四個軍區的軍級將領幾乎坐滿了整個大廳。顯然他們中大多數人都對今天這個會議中無休止推脫和爭吵感到空前的厭煩。在與東盟和中國的戰爭中,印度三軍幾乎消耗了所有的精銳和機動力量,雖然在數量上印度軍隊仍然是一個龐然大物,但是顯然在目前的國際和國內形式下,他們更多的只能部署在邊境上維持一個唬人的架勢。
印度空軍在馬六甲海峽戰場上損失了太多的新銳戰機和優秀飛行員,海軍只有潛艇和導彈艇還能憑藉數量上優勢保護印度近海的安全。而印度陸軍雖然在剛剛結束的中印對抗之中同樣傷亡慘重,但畢竟仍擁有近百萬兵力,98萬現役軍人和30萬預備役人員,編制有14個集團軍。成為了印度三軍之中唯一仍具有進攻能力的兵種。
但是如此龐大的兵力之中,雖然東部和南部軍區的5個集團軍仍處於獨立的狀態,而更關鍵的是在遼闊的印度國境線上,印度軍隊竟沒有一個開始施展自己兵力優勢的方向。北部是綿延起伏的喜馬拉亞山脈,印度軍隊無力北上。西部是世仇巴基斯坦,雙方在邊境上同樣集結著重兵集團,一旦正面衝突戰爭很快便快轉化為正面決戰。唯一的突破口只能是東方戰線,在印度的東方有孟加拉、不丹和緬甸三個鄰國。(在印度人眼中錫金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緬甸無疑是最好的進攻方向,透過對緬甸的軍事壓力,印度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擁有與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但是這樣的行動對於印度目前的能源和糧食危機毫無助益,龐大的兵力調動只能消耗日漸枯竭的國內資源儲備。而對緬甸的戰爭一旦開始,印度延伸東北部本已脆弱的補給線還將繼續向前伸展,缺乏後勤的支援龐大的兵力在印緬邊境的行動只能帶來一場比馬來半島戰役更大的災難。雖然將戰爭繼續下去已經成為了印度軍隊高層的共識。但是從目前的態勢來看,印度仍然處於有心無力的狀態。虛弱的印度似乎還缺乏一個可以使用武力的方向。
“我們應該選擇孟加拉國!”看著滿臉無奈的印度軍隊高層,剛剛走進會議大廳的馬利克少將突然大聲的說道。“孟加拉?”幾乎所有的人此刻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這個年輕的帥氣少將。“孟加拉擁有我們所需要的一切,而且幾乎處於我國的四面合圍之下。只要一場短暫的地面戰役,我們就可以從孟加拉獲得印度生存下去的機會!”面對著眾人的竊竊私語,馬利克少將坦然的繼續說道。“年輕人我想你這是異想天開。孟加拉國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幾乎半數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36%的人口極度貧困。歷史上饑荒連年,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無味的雞肋。攻佔它毫無意義。”此刻印度陸軍西部軍區副司令南德拉喬格中將有些不滿的看著眼前這個陌生的年輕人。
“不!孟加拉沒有您想象的那麼貧弱!”的確從16世紀開始孟加拉已發展成次大陸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昌盛的地區。18世紀中葉更成為英國對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中心。的確近代的孟加拉地區為水患、饑荒和瘟疫所困擾,但這絲毫並不影響這個國家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孟加拉國農業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從地理位置上講,孟加拉地處恆河下游,境內多為沖積平原,土質疏鬆肥沃,非常適合農業耕作;從氣候上講,孟國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同時受南亞季風影響,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是多種熱帶植物的天然種植園;此外,孟境內河流湖泊縱橫,擁有極其發達的水系,非常適合開展淡水養殖和捕撈。而坐擁孟加拉灣的天然資源,又賜予了孟國近海捕撈的有利條件。因此,很久以來,孟加拉人民就發展了自己的熱帶農業、家禽家畜飼養業、捕撈業和魚蝦養殖業。雖然近幾十年來,由於缺乏規劃的城鎮化和工業化,孟加拉人口急劇增加、耕地面積大量縮減,導致農業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孟加拉一度不得不依靠糧食進口。
但是在獲得了中國的農業科技和資金幫助之後,孟加拉的糧食產量迅速增長,努力實現糧食產量的“直線上升”,成功避免糧食危機,保證國民經濟平穩發展。孟加拉69%的可耕地每年能種兩季至三季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