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個圓球,朝山坡邊滾去。
黑蟾蜍一擊得手,豈能讓對方逃走,一下子躍將起來,蹦到朱蜮身旁,張開大口吞食,不料那毛毛蟲身體肥胖,這樣的一個大肉球剛好卡在了毒蟾的口腔中,既吞嚥不下,也捨不得吐出來。
此刻時機已到,金蠶一躍而上,撲到朱蜮團成的肉球之上,尖利的毒喙深深的刺入肥肉球之中。
“危險!”易士奇脫口喊出,他想起了苗疆女巫的警告。
黑蟾蜍發現小小的金蠶竟然敢於搶奪自己的勝利品,頓時勃然大怒,悶哼一聲,無奈肉球卡在嘴裡,吐不出毒煙來,但又不願拋棄肉球,只得在那裡生悶氣,眼瞅著肚子越脹越大,像只大氣球般。
皎潔的月光下,世上三大劇毒之物僵持在那裡,既可笑又詭異。
易士奇擔心金蠶,腦筋不停的轉動,如何是好?
“那很簡單,回去取一個大塑膠袋將他們統統套起,然後放到瓷甕中,投入縮骨草,七天後它們就會變成金蠶大小了,分別放入瓷瓶裡,你就同時擁有世上罕見的三大毒蟲,當然,還要學會控制它們,這我會教你的。”巖黑建議道。
易士奇想來也是,兩種毒蟲抓起來,足夠金蠶吃上半年了。他於是跑回家,找了幾隻裝日用品的厚塑膠袋子套在一起,避開黑蟾蜍的面板,將它們罩起來繫好口,拎回院子裡。
青虛道長的堂屋內有各色各樣的瓷罐瓷甕,那是道長炮製中藥用的。易士奇揀了個大小合適的瓷甕,依照巖黑的方法將黑蟾蜍和朱蜮倒入,扣好了蓋子,金蠶及時跳了出來,回到自己的瓷瓶裡。
“明天你就去採縮骨草,需要十多棵。”巖黑吩咐道。
“可我不知道那草是什麼樣子的。”易士奇發愁道。
“我知道。”巖黑說。
第四十二章 失傳的聖物
“縮骨草生長於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的石縫之中,一般只要看到一株,周邊十步之內就會聚生有數十株”。
巖黑詳細的描繪了縮骨草的形狀、顏色以及生長習性,易士奇一一記下。
“我說的是哀牢山,不過此地有沒有就不清楚了。”巖黑說道。
“秦嶺中段的太白山素有北方植物王國之稱,理應找得到。”易士奇的地理知識很豐富,這與他從事的地理堪與講學有關。
秦嶺是橫亙於我國中部的東西走向的山脈,全長一千六百多公里,南北寬數百公里,面積廣大,氣勢磅礴,蔚為壯觀。秦嶺北坡為暖溫帶針闊混交林地帶,植物茂盛。古人云:太白山上無閒草,就是指此地奇花異草繁多,藥用植物遍地都是,尋個把草藥不是難事。
“黃昏時,你念的是什麼密咒?從哪兒得來的?”巖黑問道。
“啊,是日間在山下結識的一位密宗苦行僧告訴我的,看來倒是可以剋制住五毒蛭。”易士奇如實地告訴巖黑。
“不見得。”巖黑嘟囔著再也不說話了,始終沉默不語。
次日清晨,易士奇背上竹簍,拎上鴨嘴鋤,這些都是青虛道長以前用的,告別了小華,正欲進深山採藥,院門外走進來一個花白鬍須,年約七旬的瘦老道。
“貧道青函是重陽宮講經堂首席講座,特奉掌門之命前來為易師侄講經。”老道口齒清晰,聲音柔和。
“這……”易士奇心想壞了,看來採不成藥了。
“易師侄可是要進山採藥?哈哈,青虛果然沒有看錯人,剛入山門就獨自進山採藥,必是對我派煉丹之術有所研究。不過,貧道還是要先為你講解道德經。”青函老道吩咐易士奇進屋聽講。
小華在中間堂屋擺上兩隻凳子,又沏上兩杯清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自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道的音調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易士奇自然明白這是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極著名的一段話,與風水術緊密關聯。
青函解釋道:“有一種東西渾然一團,它先於天地而生,靜靜而默默,傲然獨立而不變,反覆執行而不止,可以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親。我們把它記作為‘道’,命名為‘大’,而大會消逝,消逝就會疏遠,疏遠又會返璞。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世界上有此四大,而君王只是其中之一。君王要效法於大地,大地要效法於上天,上天效法於道,道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