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安條克公國。
精神首領阿希馬爾見了上帝;鮑德溫一屁股蹲在伊德薩,早就和大部隊分道揚鑣;博希蒙德成功完成淘金任務,而且超額完成。十字軍如今已經分崩離析,前往聖地的幹勁大不如前。
博希蒙德對收復聖地沒什麼興趣,不過他還是要裝模做樣走一趟滴,不能辱沒了統帥這頂帽子,更重要的是,這頂帽子不能落到大冤家老雷頭上。
老雷不禁黯然神傷,他很想當統帥是不假,但此來絕對不是為了發財,他老家圖盧茲也是個富裕地方。老雷實在想不通,當初大家來東方到底是為了什麼?難道就是為了各自發財嗎?他要繼續戰鬥下去,向著聖地奮勇前進。
此時,老雷麾下的一名騎士雷蒙德&;#8226;皮勒特(Raymond Pilet)率部進攻馬拉特(Maarat;今敘利亞城市),被數倍於己的穆斯林擊敗,傷亡慘重。博希蒙德和老雷率領十字軍再次踏上征途,目標直指馬拉特。
馬拉特是法蒂瑪王朝的領土,過了馬拉特,耶路撒冷就不遠了。
1098年11月底,十字軍包圍馬拉特。城裡的軍民根本沒把城外的十字軍放在眼裡,皮勒特的慘敗讓他們錯誤地認為十字軍都是些酒囊飯袋,不足掛齒。他們還站在城頭一個勁兒嘲笑十字軍,說這幫傢伙來找死。
寒冬又瀟灑地走來,拖延戰術對缺少糧草的十字軍顯然不利。牢不可破的城牆、深深的壕溝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攻下來的,十字軍處於兩難的境地。
儘管守城的都是些城鎮民兵和沒有經驗的居民,馬拉特依然被固守了兩個星期。在此期間,十字軍建造一座攻城塔。在攻城塔掩護下,十字軍終於佔領城牆,穆斯林抵擋不住,撤回內城防守。
執行三光政策是十字軍的一貫作風,他們衝到馬拉特里肆無忌憚地四處洗劫。內城的穆斯林知道自己實力不足,便找博希蒙德談判。博希蒙德說,只要爾等放棄抵抗,我保證爾等的安全。
穆斯林投降了,十字軍卻沒有信守諾言,安條克的悲劇在馬拉特再度上演,約兩萬名居民慘遭屠殺。安條克的爭吵場面也在馬拉特再度上演,博希蒙德控制四周城牆,老雷控制內城,二人互不相讓,為“馬拉特到底歸誰”爭執不休。
馬拉特並不像十字軍想象的那樣富裕,十字軍依然食不果腹,物資短缺。很多騎士和士兵嚷嚷著趕緊到耶路撒冷,那裡有的是東西可以搶,他們對馬拉特到底歸誰,博希蒙德和老雷之間的爭吵統統不關心,他們就是一門心思燒殺搶掠帶姦淫,眼裡除了錢就是美女,別的一概不感興趣。從西歐出發的時候,即便某些人還本著“斬殺異教徒,死後上天堂”的目的,現在也早已蕩然無存。
【食人族】
帶頭大哥們爭個不休,遲遲無法進行下一步行動。飢餓難耐的十字軍開始在城裡大煮活人,馬拉特成了十字軍吃人肉燒烤的地方,就連兒童也沒放過。
馬拉特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地方,吃人事件發生以後,十字軍臭名昭著的暴行便讓此地名播海外。
一張張血盆大口在當地居民心中留下的陰影一直持續了幾個世紀,在很多中東民族的語言裡,十字軍甚至成了“食人族”的代名詞。十字軍作為瘋狂食人族的形象在幾百年後依然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文藝作品中。
這一恐怖事件同樣震驚了歐洲,事隔一年以後,一位十字軍將領在給烏爾班二世的信中解釋他們的這一暴行時,把罪責全推到缺乏食物上。編年史作家弗切爾(Fulcher of Chartres;約1059—1127年,他記錄過烏爾班二世的演講)在他的記錄中如下寫道:
我非常震驚的報告我們人民的行為,他們受嚴重饑荒的趨勢,陷入瘋狂之中。他們從異教徒死屍的屁股上割下一片片肉,放到鍋裡煮。很多等不及的人竟然張開血盆大口,像野人一樣生吞人肉。
異教徒畢竟有限,不夠十字軍吃的,十字軍群起摧毀馬拉特的城防工事,迫使老雷和博希蒙德同意繼續南行…… 。。
48 收復聖地!悲喜的交響曲
【老雷的努力】
相比其他帶頭大哥,老雷是個富翁,為了分化瓦解博希蒙德的勢力,他給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二世和坦克雷德不少銀子,倆人也是見錢眼開的同志,是啊,不為了錢,誰來東方送死。他倆一邊點著錢,“一百,二百,三百……”一邊表示願意追隨老雷。
戈弗雷是鮑德溫的哥哥,鮑德溫現在是伊德薩的領導,戈弗雷可以從弟弟的領地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