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吧,你們先別去埃及,幫我們消滅一個敵人,就算抵債了。
在巴爾幹半島的達爾馬提亞省,有一座港口——扎拉(Zara,今克羅埃西亞的扎達爾)曾經歸威尼斯統治,威尼斯總督說的敵人就是扎拉。
扎拉曾發生過一場起義,起義者脫離威尼斯,和教皇國、匈牙利王國結成聯盟,威尼斯多次派兵征討都大敗而回。
這次十字軍東征正提供一個好機會。博尼費斯完全可以賴賬,但他認為東征的路上得到的會更多,值得賭一把,所以這筆買賣一蹴而就。
【扎拉之圍】
防守扎拉的大部分是匈牙利軍,匈牙利此前也答應加入十字軍,當然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匈牙利國王只是動動嘴皮子,並沒採取實際行動。
十字軍的任務是什麼?是*異教徒。匈牙利畢竟是天主教國家,進攻扎拉顯然與十字軍的“神聖使命”相違背。
很多帶頭大哥反對攻佔扎拉,一些大哥乾脆帶著人馬打道回府,退出十字軍行列。
英諾森三世得知這個訊息,臉色大變,形勢不妙啊,十字軍進攻扎拉的話,自己的老臉往哪兒擱,以前東征打的都是異教徒,到自己這兒,改成宗教兄弟自相殘殺了,那哪兒行啊?再說扎拉還是自己的盟友。
英諾森三世立刻給每個帶頭大哥寫信,警告他們不要對附近的宗教兄弟動粗,威脅他們千萬別玩火,否則就逐出教會。
為了利益,帶頭大哥們把信藏起來,沒讓部下知道。
扎拉守軍聽說十字軍要來打秋風,趕緊佈置防禦工事,在港口外密佈封海鐵索。在強大的威尼斯艦隊面前,這些玩意兒都不值一提,十字軍塞滿扎拉城下。
扎拉市民嚇得要死,趕緊找來繪有十字架的旗幟挑到窗外,告訴十字軍扎拉是基督徒的地方,你們是不是走錯地方啦。
走錯地方?沒走錯,打的就是扎拉,不打你們,十字軍怎麼還債,怎麼去爭取更大的利益?
1202年11月10日,一百五十座攻城武器的呼嘯聲打破清晨的寂靜,城牆被震得嘩嘩直搖。十三天後,扎拉陷落。
惱羞成怒的英諾森三世寫信告訴十字軍和威尼斯,你們的教籍被統統開除,再讓你們給我臉上抹黑。帶頭大哥們害怕部隊解散,真要那樣,他們還怎麼淘金,教皇的書信再一次變成絕密檔案。
可是誰都沒想到,扎拉的陷落只是個序曲,它預示著十字軍的下一個圍攻目標,陰差陽錯地竟然是——君士坦丁堡。
【陰差陽錯】
十字軍離開威尼斯進攻扎拉的時候,統帥博尼費斯不在部隊裡。
博尼費斯很有心計,他知道一旦對扎拉開戰,教皇肯定會動怒,被逐出教會在所難免。為避免這個不必要的麻煩,他找個藉口,到親戚士瓦本公爵那裡串門兒去也。
令人想不到的是,這次串門兒將改變拜占庭的命運,引發一場駭人聽聞的驚天血案。
在公爵府邸,博尼費斯遇到一位特殊人物,他就是拜占庭的前任皇太子阿歷克塞&;#8226;安格洛斯(Alexios Angelos)。
為什麼說是前任皇太子呢?說來話可就長了。
太子阿歷克塞的父親是伊薩克二世,而這位安格洛斯王朝的開國之君已經不當大哥很多年了。
伊薩克二世征討保加利亞的時候,一次外出打獵,哥哥阿歷克塞三世(Alexius III;1195—1203年在位)趁弟弟不在御營,謀奪了皇位。
可憐的伊薩克二世被弄瞎雙眼,囚禁在君士坦丁堡的地牢裡,身心受到極度摧殘。太子阿歷克塞也被自己的親大爺關進天牢,和老鼠臭蟲一起過了六年暗無天日的生活。
君士坦丁堡的市民對伊薩克二世父子的遭遇漠不關心,篡位在拜占庭已經是家常便飯,大家見多不怪,有些麻木。阿歷克塞三世的篡位又不是改朝換代,市民就更不關心了,反正都是你一家人當官,誰當都一樣,只要我們能過小康生活就行。
天無絕人之路,太子阿歷克塞有個好姐夫士瓦本公爵。公爵大人僱了兩名比薩商人,巧妙地從天牢裡救出小舅子。
太子阿歷克塞聽說博尼費斯是十字軍統帥,立馬提議,只要十字軍幫忙推翻親大爺;把他爸爸重新扶上寶座,他就給十字軍提供優厚待遇:
一萬名士兵,二十萬銀幣,拜占庭艦隊(很可憐只有二十艘戰船)可以供十字軍使用,如果十字軍覺得東正教堂不順眼的話,可以全部拆了重蓋,蓋成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