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小說:中世紀千年史話 作者:兩塊

男二號康拉德三世起初對東征不太積極,聖貝爾納來到德國,對他劈頭蓋臉地說教一番,把他比喻成耶穌受難時的旁觀者,康拉德三世迫於壓力,同意了東征。

準備隨同康拉德三世出征的有他侄子腓特烈(Frederick)。腓特烈的名字不如他的綽號——“巴巴羅薩”(Barbarossa)響亮。腓特烈長著泛著紅光的絡腮鬍子,巴巴羅薩就是“紅鬍子”的意思,讓這一綽號舉世聞名的不僅是他的戰功,還有希特勒突襲蘇聯的行動代號——“巴巴羅薩行動”。

【文德十字軍東征】

正在十字軍緊鑼密鼓招兵買馬的時候,德國出了問題,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引發的問題。

早在10世紀,德國向東部的西斯拉夫人領地擴張勢力,捕鳥者亨利和奧托大帝採用堡壘推進、步步為營的方式,在佔領區修築城堡,以此鞏固德國的統治,易北河成了德國控制地區的東部邊界。

12世紀初,不萊梅和馬格德堡(Magdeburg)的大主教想採用和平演變的手段,兵不血刃地讓西斯拉夫人皈依天主教。這種做法沒得到當局者的支援,薩克森人和斯拉夫人你進我退,互相燒殺劫掠,在德國東部鬧得沸沸揚揚。

兩年前,一些薩克森貴族進入德國東北部的文德(Wagria)地區長期定居,這就侵佔了斯拉夫人的地盤。

薩克森人一直是德國境內很有個性的種族,當年查理曼花了很大力氣才制服他們。不卑不亢的薩克森人對這次東征沒什麼興趣,他們認為與其遠征東方,不如就近消滅家門口的斯拉夫人,反正他們也是異教徒。沒想到,薩克森人的提議得到安日納三世的認可。

1147年,康拉德三世發動所謂的“文德十字軍東征”(Wendish Crusade),矛頭直指居住在易北河流域被稱為文德人(Wends)的波拉比安斯拉夫人(Polabian Sl*s)。十字軍擊敗對手以後,在梅克倫堡(Mecklenburg)和波美拉尼亞(Pomerania)郊區大肆洗劫和屠殺。

自此,居住這一地區的斯拉夫人很長時間沒緩過來,這場屠殺也使後來德國的東部邊境再無動盪。

1147年5月,第一支十字軍先遣隊從英格蘭的達特茅斯(Dartmouth)出發前往耶路撒冷,其中包括來自弗蘭芒、弗裡西亞(Frisian)、諾曼、英格蘭和蘇格蘭、科隆的軍隊。

這支十字軍裡既沒有國王,也沒有王子,英格蘭當時處在內戰之中,有組織無紀律。不巧天公不作美,艦隊出發沒多久就遇到風暴,被迫在葡萄牙海岸停靠……

54 信任危機!可怕的幽靈

異教徒在東方有,在伊比利亞半島也有,收復失地運動還在轟轟烈烈地進行著。

經過幾百年的廝殺,穆斯林勢力不斷退潮,逐漸有被趕出伊比利亞半島的勢頭,當時半島上的北部半壁江山都落入基督教國家手裡,葡萄牙王國(Kingdom of Portugal;1139—1910年)就是這一運動結出的碩果。

作為收復失地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安日納三世授意下,萊昂國王阿方索七世(Alfonso VII;1105—1157年在位)打著宗教旗號進攻摩爾人。

【攻陷里斯本】

被迫在葡萄牙靠岸的十字軍看著肆虐的狂風暴雨,心裡直犯嘀咕,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啟程。

就在他們抱怨的時候,一名使者來到營地,送來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Afonso I; 1139—1185年在位)的邀請函,請他們幫忙圍攻里斯本(Lisbon,1255年成為葡萄牙王國的首都)。

十字軍的目標是耶路撒冷,帶頭大哥們不想在伊比利亞半島白費力氣。阿方索一世把十字軍貪婪的本性看得一清二楚,他莊嚴宣誓說攻下里斯本以後,十字軍想怎麼搶就怎麼搶,想怎麼奪就怎麼奪,沒問題。阿方索一世還許諾把佔領的土地封給帶頭大哥們作采邑。

十字軍統帥亨利聽說有好處,來了興致,只要有好處去哪兒都一樣。英格蘭人卻並不熱心,他們怕上葡萄牙人的當,亨利好說歹說總算說服了他們。意見達成一致的十字軍與阿方索一世互相交換人質,結成同盟。

1147年7月1日,“里斯本之圍”(Siege of Lisbon)打響。

十字軍火力兇猛,很快就攻佔里斯本的周邊地區,將之團團包圍。摩爾守軍打得也相當不錯,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