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曾派侄子諾蓋(Nogai)入侵波蘭(1259年),倒黴蛋波蘭為蒙古內戰買了單,波蘭城市慘遭洗劫,戰利品源源運到金帳汗國。
早先古突茲透過細作得知別兒哥也是個穆斯林,不由得欣喜若狂,他沒想到企圖滅亡*世界的蒙古人中間竟然有個位爵顯赫的教友,而且這位教友對同宗兄弟旭烈兀非常不滿。
古突茲不但武藝超群,還有過人的外交頭腦,他開始小心謹慎地嘗試與別兒哥接觸。別兒哥先是與古突茲聯盟,現在又和拜巴爾結成盟友。
1262年,別兒哥正式向旭烈兀宣戰,這是自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內訌之後蒙古帝國的第二次內戰。伊兒汗國與金帳汗國同室操戈標誌著蒙古帝國作為統一大帝國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金帳汗國軍屢次入侵伊兒汗國的北部邊陲,為了迎戰別兒哥,分身無術的旭烈兀只能派六千士兵進攻敘利亞。
當時敘利亞的主要城市,如阿勒頗和大馬士革向馬木留克敞開大門,但西部的霍姆斯(Hims)和哈馬(Hamat)依然在阿尤布小朝廷的親王們手裡。
迅速奪回阿勒頗之後,蒙古軍向南行進至霍姆斯,但遭到馬木留克軍團的迎頭痛擊。
蒙古軍是敵人的四倍,竟然損失慘重,蒙古勢力被完全攆出敘利亞,“霍姆斯戰役”(Battle of Hims)的失利標誌著旭烈兀征討敘利亞的徹底失敗。
伊兒汗國此後數次再攻敘利亞,但佔領的土地不到一年便宣告淪喪。在與金帳汗國的戰爭中,旭烈兀打得也頗為不順,慘敗高加索。
1265年,一代勇士旭烈兀謝世,一雪艾因&;#8226;賈魯之恥的夙願也被他帶到棺材裡;一年後,他的大冤家別兒哥蹬腿西去,為巴格達和哈里發報仇雪恨的理想也成了陪葬品。哥倆在天上再論是非曲直吧。
諾蓋入侵波蘭有功,別兒哥死後,他權傾金帳汗國,成為可汗的任命者。旭烈兀之子阿八哈(Abaqa)則繼任第二任伊兒汗。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旭烈兀與別兒哥之間的戰爭只是蒙古各汗國隨後發動的無數內戰的前奏曲,阿八哈與八剌(Baraq,察合臺汗國第七位可汗)、海都與忽必烈、諾蓋與脫脫(Toqta,金帳汗國第八任可汗)、篤哇(Duwa,又譯作都哇,察合臺汗國第十任可汗)與察八兒(Chapar;窩闊臺汗國第四任可汗,也是末代可汗)的戰爭相繼爆發,甚至到14世紀內戰仍在繼續,這些都說明蒙古帝國的統治不會長久。
【大作戰】
*世界總算轉危為安,從崩潰的懸崖邊勒住坐騎。
隨著*教中心轉移到埃及,拜巴爾不僅是埃及的新蘇丹,也成為*世界的新領袖。
他和努爾丁、薩拉丁等英雄豪傑一樣,徹底消滅十字軍這幫異教徒成為他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成為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如今的十字軍國家簡直可憐到了極點,安條克公國、的黎波里伯國和耶路撒冷王國被馬木留克王朝分割包圍,彼此不得相顧。
到底先對哪個下手呢?耶路撒冷王國好歹給馬木留克提供過方便,先不揍它。罪無可恕的就是安條克公國,一提起它,拜巴爾恨不得咬碎鋼牙。安條克公國可是蒙古攻佔敘利亞的幫兇,它自然成為拜巴爾首先攻擊的目標。
與拜占庭結盟後,拜巴爾已無後顧之憂,在隨後的戰鬥中,拜巴爾率領馬木留克軍團始終保持著殺人機器的風範,在阿蘇夫、雅法等地保持七連勝的絕佳戰績。
81 一系列條約!造反男爵在行動
就在十字軍國家苦苦掙扎之時,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也快被男爵們逼上絕路。
亨利三世其人粗暴無禮、反覆無常,書生氣十足卻不穎悟,虔誠而非聖潔。他好大喜功,寵信外國人,時常陷入宏偉、不切實際的外國計劃中不能自拔。面對貴族的苦心規勸,他卻置若罔聞,逐漸失去威信。
作為國王,按理說應該想幹嘛就幹嘛,可是帶著《大憲章》這個緊箍咒,王權受到貴族制約的亨利三世只能從志怪小說的神仙身上體會隨心隨欲這個詞的具體含義。
最近十幾年,亨利三世的所作所為讓男爵們越來越不舒服。他們把國王的“越軌”行為一一列舉,其中兩項讓貴族們最無法容忍:
一、為了滿足奢侈的生活,亨利三世要求額外的財政權力,對民間爆發的大饑荒卻不聞不問。
二、在購買西西里王位問題上,致使英格蘭捲入與德國皇帝腓特烈二世之子曼弗雷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