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3 / 4)

小說:中世紀千年史話 作者:兩塊

參加完結婚典禮,鮑德溫二世在復國的夢想中閉上雙眼。至於他閤眼的時候是不是欣然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死於1273年)。

鮑德溫二世下葬,作戰計劃卻始終停留在紙面上,並未真正實施。

查理繼續經營他的大運籌——稱霸地中海,戰略方針是奪取君士坦丁堡,吞併拜占庭,隨後便是西歐那些富庶的城市。

【到底有幾次十字軍東征】

本書裡一共介紹了九次東征,長腿愛德華領導的是最後一次。事實上,史學圈裡對到底發生過幾次東征說法不一,有專家把第五次、第六次東征看做一次,還有的把第九次東征看做是第八次的延續。

因此,到底發生了幾次東征呢?七次、八次、九次都不算錯,只是每個人的看法不一樣而已。

83 馬可•波羅!歐洲著名旅行家

第九次東征的結束並不意味羅馬教會放棄十字軍國家。

格里高利十世對十字軍國家仍然抱有幻想,他極力號召的新一輪東征卻無人理睬,最後只得作罷。

缺少西歐作後盾,十字軍國家的末日不遠矣!

格里高利十世在歷史上有些名氣,到不是因為他幹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也不是因為他和長腿愛德華是鐵哥兒們,而是因為他和忽必烈有過親密接觸。

格里高利十世剛上臺就接待了忽必烈派來的三名使者,其中兩個中老年朋友,一個小夥子。

在所有西歐與蒙古的官方往來中,這三個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他們是威尼斯商人,姓波羅。

大家肯定猜出來了,這個小夥子就是歐洲著名旅行家馬克•波羅(Marco Polo),兩個中老年朋友分別是他爸爸尼可羅(Niccolò)和叔叔馬菲奧(Maffeo)。

格里高利十世看完書信,洋洋灑灑地給蒙古大汗寫了回信。哦,不好意思,筆誤,應該是給元朝皇帝寫回信。

【忽必烈建立元朝】

就在第九次東征期間,忽必烈把大蒙古國升級為元朝,定都原金國首都中都,當時改叫大都的北京,時間是至元八年(1271年)。

元朝其實是後來的叫法,當時忽必烈給這個嶄新的王朝取名“大元”(Great Yuan),此名來源於《易經》“大哉乾元”一句,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官方第一次用“大”字給王朝取名。

大元真是名副其實,整個蒙古帝國都是元朝的,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啦。

當初為與阿里不哥爭位,忽必烈沒按規矩在蒙古召開庫里爾臺就匆匆稱汗,因此其汗位沒得到西面各汗國的普遍認可。

所以,元朝和蒙古帝國不是一碼事,元朝只轄忽必烈統治下的中國地區,僅能算作蒙古帝國的一部分。

由於內戰不休,蒙古帝國四分五裂,各汗國名義上是元朝的藩屬,但元朝對它們缺乏控制能力。

另一點要注意的是,此時中國實際處於南北對峙局面,南宋仍在苟延殘喘,誓死抗戰。

【大國風範】

波羅一家三口拿著教皇的回信,返回遙遠的中國,由此拉開馬克•波羅的東方之旅。

眾所周知,馬克中外聞名是因為他寫的《馬可波羅遊記》(The Tr*els of Marco Polo)向歐洲展示了遙遠的東方,確切的說是遠東,有一個先進得一塌糊塗的國家。

其實,歐洲人對中國並不陌生,拜占庭老早就和唐朝有貿易往來。蒙古在東方的崛起也不是什麼軍事秘密,波蘭、匈牙利怎麼遭到蒙古軍攻擊的,巴格達是怎麼被付之一炬的,歐洲人心裡和明鏡兒似的。

除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和繁榮的貿易以外,中國到底先進到什麼程度,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歐洲人還真是一知半解,腦袋裡只有些朦朧的概念。

《馬可波羅遊記》的問世為歐洲人揭開了神秘面紗,讓他們真正放眼看了回世界,使他們領略到大國風範到底是個啥子模樣。

噢,糾正一下前面的小錯誤,估計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馬克波羅遊記》的作者不只馬克一個人,這本書的問世還要感謝他的朋友魯斯蒂謙(Rustichello da Pisa),準確的說是獄友,此書乃二人合力之作。

馬克蹲過監獄嗎?是的,他蹲過,但他犯的罪不是殺人放火或褻瀆神靈,他蹲大牢完全是因為他是個愛國青年。

另外,馬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