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力充沛,經常御駕親征,他用實力證明自己是個合格稱職的好領導。在他統治下,搖搖欲墜的拜占庭大有起死回生的勢頭,塞薩利、萊斯博斯島、伊庇魯斯等領土重新回到拜占庭的懷抱。儘管收復小亞細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政治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為拜占庭鞏固巴爾幹南部奠定了基礎。
當然,所有軍功章不能都戴在安德洛尼卡三世身上,支援他登基的約翰&;#8226;坎塔庫澤努斯(John Kantakouzenos)也功不可沒。此公現在是首席大臣,不僅是百官之首,還是軍隊總司令。他倆雖是君臣關係,但更像是兄弟。
有一次,安德洛尼卡三世病得不輕,看來上帝是想要他命了,富有責任心的皇帝立下遺囑安排身後事。安德洛尼卡三世沒孩子,所有能把國家發揚光大的朝臣裡只有老坎最合他心意。於是,安德洛尼卡三世把好哥們定為皇位繼承人。
不久,在御醫細心診治下,安德洛尼卡三世恢復如常人,能吃能喝的,生育能力也見增強,還生了個大胖小子——約翰五世,不過這沒能影響安德洛尼卡三世堅持立老坎為接班人的念頭。他倆還相約結成親家,讓老坎的兒子馬修(Matthew)牽手皇帝的侄女,兩家從此親上加親。
然而,歷史先生再一次安排了人間悲劇,親密無間終將變為反目成仇。禍起蕭牆的種子已深埋地下,不久後將結出累累惡果。
1341年6月14日,安德洛尼卡三世還是敗給病魔,四十五歲就英年早逝。
儘管皇上有言在先,讓老坎當接班人,可是九歲的約翰五世還是成為站在龍椅前面的絆腳石,一些跟著小娃娃混飯吃的貴族出來和稀泥,極力阻撓老坎登基。到底誰該成為國家的一把手呢?貴族們為此爭執不休。最後,老坎搶先一步,以攝政身份入主皇宮、主持國政。
這時候,馬其頓和色雷斯遭到塞爾維亞、保加利亞等國入侵。老坎外出禦敵,留下重臣阿歷克塞&;#8226;阿波考寇斯(Alexios Apokaukos)管理君士坦丁堡。有阿波考寇斯在,老坎認為首都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可是老坎還不知道,深得他信任的阿波考寇斯已經秘密投靠了自己的反對派——以憂心忡忡的太后安娜(Anna of S*oy)和威信很高的牧首若望十四世(John XIV)為首的勢力。
阿波考寇斯原本支援老坎當皇上,升官的請求遭到老坎拒絕後,阿波考寇斯一怒之下改變立場,秘密與太后和牧首形成三人小組。
就在老坎成功擊退敵人的時候,壞訊息從君士坦丁堡傳來:野心家阿波考寇斯正在謀劃一場宮廷政變,企圖綁架約翰五世,挾天子以令諸侯,幸好陰謀沒有得逞,阿波考寇斯落荒而逃。
老坎立刻返回君士坦丁堡,在與太后進行幾個星期的磋商後,老坎原諒了阿波考寇斯,還讓他重回政府繼續工作。
老坎以為這樣就萬事大吉了,便又離開首都,繼續在外應付窮兇極惡的外族。
【階級鬥爭】
事實證明,阿波考寇斯是個利令智昏的傢伙,他一返回君士坦丁堡,就展開行動,謀劃再次舉事。在互相達成利益關係後,阿波考寇斯夥同若望十四世和部分貴族對太后展開連番攻勢,極力給她灌輸老坎有意推翻約翰五世的思想。
太后不是武則天、伊琳娜那樣的人物,她只是個弱女子,在十幾張嘴連續炮轟下,太后的腦袋徹底被忽悠暈了,“哀家……哀家就指望各位臣工主持公道啦。”
得到太后的支援後,阿波考寇斯則成為掌管首都的最高長官,若望十四世取代老坎成為新攝政,故而歷史上把以三人小組為首的這一派稱為攝政派(regency)。
一場針對老坎的大清洗隨之而來,這和中國歷史上的“清君側”如出一轍,老坎的親戚朋友不是被捕入獄,就是遠走異鄉,資產也全部充公。
老坎本想和攝政派磋商,希望能化解這場危機,畢竟拜占庭現在外患當頭,出現內亂就只能使仇者快、親者痛。攝政派不管那套,根本不同意,老坎被逼無奈,只得採取非常手段。
1341年10月26日,老坎在軍隊擁立下稱帝,是為約翰六世 (John VI)。
儘管雙方劍拔弩張,老坎還是抱著放飛和平鴿的想法,希望透過談判解決問題。攝政派是吃了秤砣,鐵了心,老坎派到首都的使者全被打入大牢,所有與老坎沾邊的入獄者全被若望十四世推到菜市口處斬,君士坦丁堡頓時變成屠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