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中世紀千年史話 作者:兩塊

利停止收繳貢賦反對改革。拉文納和羅馬城雖然屬於拜占庭的領土,但是已經日漸疏遠,為了反對政府,教皇還和拜占庭的死對頭倫巴第人同流合汙,更是讓改革雪上加霜。

面對諸多反對之聲,利奧三世毫不理會,繼續實行改革。同時,他還懲罰那些帶頭鬧事的:730年,君士坦丁堡牧首被罷黜;沒收格里高利三世在義大利南部的所有收入,伊利里亞的管轄權也被收回。

不久,圖爾大捷的勝利訊息傳至君士坦丁堡,拜占庭軍趁機發動反擊,在阿克羅依農大敗*人,將他們統統趕出小亞細亞西部。

741年6月18日,一代人雄利奧三世謝世,享年五十六歲。

【利奧三世的功績】

利奧三世和希拉剋略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二人皆出身行伍,推翻前任登基,都是開國之君,皆救拜占庭於倒懸之中,實行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

利奧三世推行的破壞聖像運動一直持續了一百一十七年,這裡我先透露一下,這場運動以失敗而告終,最終聖像崇拜者佔了上風,但是回到國家手裡的土地和財產再沒還給修道院。依靠這些財富,拜占庭的軍力國力有了明顯提高。從這一點來看,利奧三世的這場改革算是功德圓滿。

破壞聖像運動是拜占庭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抑制了8世紀之前出現的衰落現象,為日後馬其頓王朝創造輝煌奠定了基礎。

對於這次改革,絕大多數史學家打了高分。

【子承父業】

皇位由太子君士坦丁五世(Constantine V;741—775年在位)接任。

君士坦丁五世統治拜占庭三十四年,從他辦的三件事裡可以看出他是個極其殘忍的人:

一, 採取更為激烈的手段對付修道士。

二, 殘酷*反革命。

三, 殘酷*保加利亞戰俘。

修道士們遇到一位比先帝更兇猛的皇帝,君士坦丁五世把破壞聖像運動推向高潮,結果導致國內矛盾激化,爆發內戰。

利奧三世的女婿阿爾塔瓦茲德(Artabasdos)是軍區統帥,他舉四肢贊成老丈人的破壞聖像運動,得到老少兩位皇帝的信任。

君士坦丁五世在繼位當月前往小亞細亞,組織軍隊反擊*人。阿爾塔瓦茲德突然挑起反旗,對小舅子下手。猝不及防的君士坦丁五世這才意識到,原來那廝支援政府全是假的。

沒辦法,他倉皇逃到安那託利克軍區,該軍區是先帝發跡前的根據地,那裡有很多人支援他爺倆。

不久,從君士坦丁堡傳出訊息:“皇帝駕崩了。”君士坦丁五世一聽就不幹了,朕活的好好的,能吃能喝,你們竟然造謠說朕死了,丫的。

原來,阿爾塔瓦茲德與首都的執事長官和新任牧首勾結,詐稱君士坦丁五世歸天,阿爾塔瓦茲德篡位成了新皇帝。

為了取得首都居民的擁戴,阿爾塔瓦茲德剛進城就迫不及待地廢除了關於破壞聖像運動的決定。

從表面看,破壞聖像運動夭折,但是其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反對派的想象。除了安那託利克軍區以外,色雷斯軍區和吉威列奧特軍區也全力擁護這項運動。

在幾大軍區的支援下,君士坦丁五世重登皇位,背叛者和政治對手為他們的反革命行為付出慘重代價:阿爾塔瓦茲德被挖去雙眼;牧首被居民用皮鞭暴打一頓,又捆在驢背上,頭朝後擔在驢屁股上,在跑馬場*示眾,還算不錯,總算保住一條老命。

對反革命的做法雖然有些過激,但是為了保住皇位就必須這麼做,這也無可厚非,像查士丁二世那樣心軟的人,只配當精神病。

不過從這一點能看出君士坦丁五世比他老子殘忍得多。

【破壞聖像運動的高潮】

剛剛平息內亂的拜占庭又遇到麻煩,近東發生大瘟疫,蔓延整個帝國,拜占庭人和希臘人死亡數目巨大。

斯拉夫人趁機湧入那些已經成為無人區的土地上定居,拜占庭皇室史學家波菲洛格尼圖斯說:“當瘟疫吞沒萬物的時候,廣闊大地都斯拉夫化了,都蠻族化了。”

雖然遇到瘟疫,雖然有外族入侵,君士坦丁五世仍不放過那些國家的蛀蟲——修道士。

他在宗教會議上大開聖像崇拜者的批鬥大會。隨後,他開始聲勢浩大的宗教大掃除:沒收修道院財產,把修道院改為兵營,強迫修道士還俗、娶妻生子等等。

756年,君士坦丁堡的跑馬場上演了一場滑稽的大表演,男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