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著名科學家阿基米德的故鄉而聞名於世。
878年,敘拉古被*人佔領,很快西西里島幾乎全部被*人納入囊中。他們想以西西里島為前哨,大舉進攻義大利。
慶幸的是,兩年後,拜占庭將領尼基弗魯斯在塔蘭託(Taranto,位於今義大利南端的沿海城市)戰勝*人,使他們的計劃破產,這無疑鞏固了拜占庭在地中海地區的統治。
同年,辛吉起義軍攻佔伊拉克南部的大部分地區,形勢對阿拔斯王朝十分不利,首都薩邁拉(位於底格里斯上游100公里處)的達官貴人們大為震驚。(836年,阿拔斯王朝定都薩邁拉,892年才遷回巴格達)
就在這個時候,起義軍的侷限性暴露出來,起義軍佔領大量土地後,首領們並沒有做到阿里當初宣傳的那樣,他們沒有平分土地,反而將之據為己有,當地的賦稅也沒有減輕。
更失敗的是,他們以暴制暴,自己做了奴隸主,把俘虜的穆斯林變成奴隸,把當地百姓變成農奴。
他們的心情可以理解,要讓穆斯林們嚐嚐當奴隸的滋味,可是所有的一切都導致一個嚴重的後果:起義軍中的農民和貝都因人心寒萬分,他們遠走異地,脫離了革命隊伍。
起義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與政府軍的對戰中,起義軍敗下陣來。
有意思的是,阿拔斯王朝政府軍的主力也是由奴隸組成的,是一支經過嚴格訓練的奴隸騎兵部隊——馬木留克(Mameluke),這是一場奴隸對奴隸的戰鬥。
881年,起義軍敗退到大本營穆赫塔爾。兩年後,政府軍攻陷穆赫塔爾,大部分首領歿於陣中。
聲勢浩大的辛吉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辛吉起義和太平天國曆時時間差不多,都是十三、四年;影響也差不多,都是加快了統治王朝進入墳墓的步伐;失敗的原因也差不多,都是由於起義首領內部的問題造成的。
歷史是多麼相似啊!
【馬木留克】
馬木留克,*語裡是“奴隸”的意思。
最早組建馬木留克軍團的是阿拔斯王朝第八代哈里發穆阿臺綏姆,就是*巴貝克起義的那位。
當時,以波斯呼羅珊人為主力的常備軍已經勢不如前,為了應付波斯人與*人之間的頻頻衝突,穆阿臺綏姆利用奴隸組織禁衛隊,這便是馬木留克軍團。
836年,為了避免馬木留克軍團與正規軍之間的矛盾,穆阿臺綏姆率馬木留克軍團遷都薩邁拉。
馬木留克軍團的戰鬥力在*世界首屈一指,這些奴隸來自小亞細亞和高加索地區的奴隸市場,*販子從那裡買來身體強壯的孩子,送進軍事學校,進行嚴格訓練。
練就武藝的同時,他們還被灌輸了忠主思想。他們組成的騎兵部隊由哈里發直接指揮,以制衡擁兵自重的*各部落首領。
馬木留克軍團全部是騎兵,他們頭戴鋼盔,身穿鎖子甲,雖然護具輕便,保護性卻毫不遜色於歐洲的重騎兵。
馬木留克騎兵一人一騎,和拜占庭重騎兵一樣,也是一種即可遠射又可近攻的兵種,其標準配備是長矛、硬弓、大馬士革彎刀和盾牌。
馬木留克騎兵的戰馬是*純種馬,這種馬舉世聞名,身高腿長,衝刺如閃電,耐力也不差。
他們配備的硬弓射速稍慢,但是弓的尺寸大、射程遠、穿透力很強。
馬木留克軍團的箭法都很高超,他們的戰術一般是先用弓箭齊射,遠距離有效射殺敵人。為了減少傷亡,敵人一般會排成鬆散陣型,這便是馬木留克軍團等待的時機,此時他們縱馬狂奔,又是一輪狂射後,瞬間殺到敵人眼前,未等其組成緊密隊形對抗騎兵,已經被衝得七零八落。
馬木留克騎兵的長矛和大馬士革彎刀可用於中、短距離格鬥,他們技法出色,往往在肉搏中佔據上風。
因此,馬木留克軍團是一群令對手聞風喪膽的殺人機器,這樣說毫不誇張。
順便說一句,穆阿臺綏姆的母親是突厥女奴,因此他對突厥人相當照顧,突厥人的地位在這一時期大幅提升,為後來突厥將領架空哈里發埋下伏筆。
後來,*各地的蘇丹紛紛效仿,組建自己的馬木留克軍團,特別是在12世紀埃及的阿尤布王朝時期。
馬木留克騎兵沒有任何政治背景,他們身為奴隸,卻深得主人信任和器重,因此待遇豐厚,馬木留克將領往往擔任高階官職。
當然,這也為後來馬木留克將領篡奪埃及王位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