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笑呵呵拿著錢而去的基輔羅斯大公。
【羅斯人】
羅斯人這個概念涵蓋的範圍很廣,它既包括瓦良格人,也包括以瑞典人為主的維京人。其中的瓦良格人也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包括的人種五花八門。
反正大家記住羅斯人是很多種族的通稱,後來發展成為現代的俄羅斯人就可以了。
【基輔羅斯的起源】
在歷史學家眼裡,基輔羅斯(Kievan Rus';880s—1240年)的歷史就是俄羅斯的早期歷史,所以你在翻看任何一本介紹俄羅斯通史的書裡都會在前面見到介紹基輔羅斯的章節。
公元7至8世紀,東斯拉夫人定居在以諾夫哥羅德(Novgorod)為中心的斯拉維亞,和以基輔(Kiev)為中心的庫雅巴。斯拉維亞各部落內戰不休,相持不下,為了解決糾紛; 各部準備尋找一位大公來當他們的領導。
他們認為羅斯人聰明能幹,便對羅斯人說:“我們的國土廣袤無垠,物產豐富,但毫無秩序,來統治我們吧。”
於是,羅斯人選了三兄弟做他們的領導。三兄弟帶著家眷和所有羅斯人不遠千里,來到這片土地。
老大留裡克(Rurik)在諾夫哥羅德定居,老二西紐斯在貝耶盧熱羅住下來,老三特魯沃爾住進了伊茲波爾斯克。
上面這段羅斯人定居烏克蘭一帶的說法取自《編年紀要》,但是這種說法遭到史學界的質疑;此學說看上去總有點兒為入侵者塗脂抹粉的嫌疑。另有一種說法,留裡克率領軍隊攻陷諾夫哥羅德,強行佔領了這塊土地。
不管哪種說法正確,總之,留裡克入主諾夫哥羅德,建立俄羅斯國家的第一個王朝——留裡克王朝(Rurik Dynasty;862—1598年)。
留裡剋死後,繼任者奧列格(Oleg)認為諾夫哥羅德地處偏隅,不利發展,便起兵南下,橫掃斯摩稜斯克、柳別奇和基輔,收服了屬於東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維奇人、拉迪米奇人、謝維利安人、德列弗利安人,和非斯拉夫部落的楚德人、麥里亞人和維西人。
約880年,奧列格定都基輔,建成了一個以基輔為中心的國家,史稱“基輔羅斯”。
奧列格死後,留裡克之子伊戈爾繼任基輔大公,他被認為是留裡克王朝的第一位實際統治者。(伊戈爾和留裡克的關係記於《編年紀要》,但古代文獻中關於伊戈爾的記載卻很少)
奧列格和伊戈爾都是擴張主義者,他們把勢力伸向拜占庭,並雙雙和拜占庭簽署過條約。
在伊戈爾與拜占庭簽訂的和約中,他精心草擬的條款涉及羅斯人在君士坦丁堡的旅居,與君士坦丁堡居民的貿易以及兩國的總體關係。另外,條約還規定在君士坦丁堡的羅斯人不受當地法庭管轄,並有權出任拜占庭的公職。
與文化先進的拜占庭發展關係擴大了羅斯人的聲望和利益。
伊戈爾還是第一個與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發生聯絡的羅斯王公,他與佩切涅格人發生衝突,後與之締結和約。
【巡行徵賦】
基輔羅斯是中世紀實行巡行徵賦(Poliudie)的國家,也就是王公到各地巡遊收稅。說好聽點是收稅,其實就是明搶明奪。
當時俄羅斯地面上文化經濟很不發達,為了維持國家運轉,王公們就想出了這種收稅方式。
每年冬初,俄羅斯大雪蓋地,正是王公到處搜刮的時候,在親兵衛隊的前呼後擁下,王公在轄區內連徵帶搶,到處索取貢物。所到之處,就像蝗蟲過境,十室九空,百姓苦不堪言。
王公在外洗劫一冬,迨至來年春季,把搶來的部分物資財寶和奴隸裝上獨木舟,由武裝商隊押運,沿第聶伯河南下,到君士坦丁堡的集貿市場變賣。
這種方式是基輔羅斯初期的主要經濟來源,後來隨著封建制度的發展和百姓的不斷抗爭,巡行徵賦逐漸被實物地租和稅收所取代。
伊戈爾就是死在巡行徵賦上,他比以往的王公更加貪婪。當他在德利弗利安人的土地上收取貢金,並想拿到雙倍貢奉時,被憤怒的德利弗利安人殺死。
伊戈爾死後,他妻子奧莉加(Olga)執政。奧莉加為了替夫報仇,嚴懲德列弗利安人,並加強了基輔在其他東斯拉夫部落中的權威。
因此,奧莉加是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傑出女性。不僅如此,她還是俄羅斯歷史上東正教的一位聖徒,被尊稱為聖奧莉加。
她於954或955年皈依東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