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未免多於理性,但每個民族由於文化背景和歷史傳承不同,都有自己特有的“國民性”,不同的國民性就構成了所謂的“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大則價值觀念體系之根本不同,比如同樣對待錢財這東西,美國新教徒就認為他們賺錢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攫取錢財只不過是在人間為上帝保管錢財,只有瞭解這個大差異,中國人才能理解比爾·蓋茨為什麼不但把幾乎全部的錢財用來建立一個慈善基金,還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慈善事業中去。同樣,比爾·蓋茨當然也無法理解,一些中國人發了財,為什麼拿那麼多錢給自己老爹老孃修墳墓,因為他沒有我們這樣祖先崇拜的光榮傳統。
文化差異還更為普遍地體現在行為習慣上。一位韓國人在印度搭乘客車,車至半路,印度司機大爺忽見路邊一位熟人,便停車,下去跟他聊了起來。這一聊,就聊了將近兩個小時。韓國人急了:“你怎麼能夠把我們撂在這裡跟人沒完沒了的聊天?你做得也太離譜了吧!”然而,同車的印度乘客卻並不為這位“老外”的仗義執言喝彩,反而責怪他道:“人家遇到朋友嘛,停兩個小時聊聊天,難道不應該麼?”這位韓國人驚訝得大概差點當場暈死,此後再也不跟印度人做生意。
為什麼要了解職業性格?(22)
有一次,我跟一位留學德國四年的老總同車,一路上,她告訴我說,我們習慣說“明天上午我找你”,但德國人開會給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