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1 / 4)

小說:帝國崛起 作者:風格1

果然,北魏在國喪期間,柔然趁機大舉南下侵擾,攻陷了北魏故都盛樂。柔然為古東胡苗裔,幾乎與北魏同時崛起,疆域東起外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北括貝加爾湖、南連朔漠,幾乎囊括整個蒙古高原。此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北魏北方最主要的勁敵。拓跋燾時年14歲,聞訊大怒,親率輕騎,疾馳三天兩夜,直抵雲中(今內蒙錫林格爾),被柔然騎兵重重包圍。但拓跋燾神色巋然,指揮若定。魏軍將士哀兵出征,同仇敵愾,上下同欲,皆懷必勝之信心,一鼓作氣,大敗柔然。

在南方,東晉權臣劉裕為收復淪陷的國土,二度大舉北伐。“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先後滅南燕,平西蜀,破後秦,基本收復了黃河流域,建下蓋世功勳。眼看統一中國勢成,可劉裕為了一圓自己的帝王夢,便留次子劉義真(12歲)鎮長安。致使赫連勃勃乘機奪取關中,建立夏國。

赫連勃勃何許人也?他就是當初為道武帝拓跋珪所滅的劉衛辰唯一漏網的兒子,本姓劉,改姓赫連,意為家族顯赫的聲威,高與天連。又據《史記·匈奴列傳》所載,匈奴乃夏王朝之苗裔,故國號大夏。赫連勃勃為人兇狠殘暴,視人命如草芥,攻破長安後殺人如麻,曾積數萬人頭為一高臺,號為“骷髏臺”。搞得“夷夏囂然,人無生賴”。又命工匠蒸土築統萬城(今陝西靖邊縣東北的白城子),以鐵錐驗之,扎進一寸,則立殺築牆匠人。其城堅固,名為“統萬”,意思是統一天下萬城。其南門號稱“朝宋門”,意為使宋國來朝;東門號稱“招魏門”,意為招降魏國;西門號稱“服涼門”,意為征服西涼;北門號稱“平朔門”,意為掃平朔漠。

赫連勃勃的兇殘暴虐、狂薄自大由此可知。

拓跋燾在平定柔然後,意氣風發,以君臨中原之概,決定加速戰爭機器的運轉,但先取何方,統治集團內部一直爭論不休。始光三年(426年),西秦主乞伏熾磐遣使朝魏,請討夏國。北魏大臣們仍意見不一,或主張繼續征伐柔然,或主張先伐北燕。只有北方士族出身的崔浩認為:“赫連氏土地不過千里,政刑殘虐,人神所棄,宜先伐之”。拓跋燾仍舉棋不定。恰巧在這年9月,赫連勃勃病死,其子赫連昌嗣位,政局陷入混亂,拓跋燾遂決定先攻滅夏國。北魏先期伐夏,歷史證明,是正確的選擇。

拓跋燾率輕騎2萬徵夏,但統萬城固若金湯。赫連昌堅守不戰,拓跋燾將主力埋伏在山谷中,以少量騎兵直抵城下,為誘之出戰,佯為示弱退卻,誘使夏軍脫離堅城,又遣軍士詐降慌報說,魏軍糧盡。赫連昌信以為真,開城以步騎3萬列陣。拓跋燾遂分兵夾擊,不顧馬倒身傷,指揮若定,夏兵潰敗。赫連昌僅率數百騎遠遁上邽(今甘肅天水市),拓跋燾率軍入統萬,掠獲牲畜珍寶無數。看著文飾斐然、雕樑畫棟的壯麗樓臺,撫摸著堅硬如鐵、可磨刀斧的統萬城牆,不禁嘆道:“彈丸小國,勞民傷財如此,不亡何待?”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統一北方(2)

此時北邊的柔然不斷南下,侵擾嚴重,威脅北魏邊境的安全,干擾北魏統一北方的計劃。拓跋燾在攻滅夏國後,騰出手來,決定大規模反擊柔然。429年4月,拓跋燾親率大軍,分五路北伐。魏軍深入大漠腹地,柔然國主紇升蓋落荒而逃。另一歸服於柔然的遊牧部族高車(又稱敕勒),也被擊破,獲牲畜人口數以百萬計。使其很長一段時間不敢南下牧馬。拓跋燾為徹底消除來自北方的邊患,在秦趙長城的基礎上,又新修長城3000餘里,設定六座軍事重鎮,稱為“六鎮”。選拔鮮卑貴族擔任六鎮鎮將,挑選拓跋族成員或漢族的豪強子弟充任鎮兵。其待遇優厚,地位特殊,號稱“國之肺腑”。

在基本上解決了北方邊患之後,拓跋燾掉轉兵鋒,東指北燕。

北燕最初為後燕殘餘勢力所建,割據遼東,政權幾經輾轉,最後為漢人馮跋所篡。馮跋崇尚儒學,勸課農桑,“省徭薄賦”,社會經濟漸有發展。馮跋死後,其弟馮弘奪位,殺馮跋諸子百餘人,搞得眾叛親離,國勢日衰。其長子馮崇、馮朗等幾個兒子勸馮弘停止殺戮,忠而見疑,只得奔亡北魏去了。

延和元年(432年)6月,拓跋燾親征北燕,馮弘遂急忙遣使求救於南方的劉宋王朝,但劉宋也無力援救,只是賜馮弘燕王封號而已。馮弘無奈,遂舉國遷徙到附庸國高麗,北燕滅亡。馮弘逃至高麗後,仍然保持一副太上皇的派頭,最終被憤恨不平的高麗王滅族。馮朗奔亡北魏後,受到拓跋燾禮遇,他其中的一個女兒,就是日後北魏王朝大名鼎鼎的文明馮太后。

這時北方的割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