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爺爺又要開始說教模式了。
陳琳熟練地眼觀鼻鼻觀心地站好。
“你自己看看!隨心老師在這一篇“無聊”的文章,介紹這位名為‘孔子’的人,其中涉及到多少歷史知識?由此可見隨心老師的在華夏曆史上的研究也非常高深,要知道,這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要設定一個在古代的虛構人物,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符合歷史背景,從人物穿著,到生活習慣。其中涉及到的歷史知識非常龐大。最重要的是,這篇文章居然有文言文版與譯文版!你肯定沒看文言文版吧?!知道什麼是文言文嗎?”
看到孫女一臉懵bi地看著自己,陳琳也不禁一陣無奈,不過這樣不能怪孫女,雖然華夏出於尊敬古代文化,在教科書上也會簡單教一些文言文的文章,但是並不是學習的重點,因為文言文乃華夏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沒有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而絲綢價格昂貴、竹簡笨重且記錄的字數有限,為了能在“一卷”竹簡上記錄下更多的事情,就將不重要的字刪除掉。但是後來隨著“紙”的發明以及大規模使用,文言文這種“刪減版”“精簡版”的文體邊逐漸淘汰,所以如今懂得文言文這一種古文的人其實並不多。
但是陳鳴認為,文言文乃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想想,只用幾個字就能表達出非常多的意思,這已經說明這一種文體的優點了。
“而這位隨心老師居然用文言文寫了一篇文章,更能顯示出其在古文學上的造紙,最重要的是,最後揭露的《論語》學而篇的第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