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
就像美國最大的地產商川普(Donald Trump)說的一樣:I made more money in bad times than l made in good times(我在經濟不好時候賺的錢比經濟好的時候賺的錢更多)。
在這個時候如果你抓住了機會,看準了投資方向,又會出現川普那樣的超級富豪。
金融危機下的華人社群
金融危機對美國影響大,對華人社群影響則相對要小。在華人超市裡,照常是人流湧動,甚至生意更好,因為多了不少“老外”。很多老外,以前並不在意買一磅肉或者一磅海鮮時一兩塊錢的差別,但現在不少住在華人社群附近的老外(純美國白人還是少)紛紛湧來中國超市買價廉物美的蔬菜、水果、肉食。老美的大超市,寬敞舒適,但是價格一般比華人超市貴。中國超市,環境沒有那麼好,但以低廉價格為號召,贏得顧客。金融危機下,老美顧客已不再奢求購物環境了,只求價格便宜。用同樣的錢,能在中國超市買更多的東西,何樂而不為? 。。
金融危機下的美國生活(5)
美國人習慣出外就餐。金融危機前,我認識的不少美國朋友去高檔餐館吃飯,金融危機後,這些朋友出外就餐的習慣還照舊,只是選擇便宜的餐館,如麥當勞、肯德基、中餐館等。金融危機中,快餐店、便宜的中餐店,生意反而更好了。
美嘉集團總裁林鶴松告訴我,他們最近重新組建的蔬菜水果公司,營業額每月上升,出乎他們的意料,公司一組建就生意興隆。同樣,帝王集團老闆張彥,在墨西哥、額瓜多爾、加拿大和中國生產的農產品和海產品,源源不斷地運往美國,在金融危機下,他賺得眉開眼笑。打電話找他,問他在哪裡。“哪裡”並不是問在紐約曼哈頓還是在長島,而是問在美國、加拿大、墨西哥,還是在中國。我開玩笑說他們這些人是拿著地球玩。
中國人有著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這是我們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的原因之一。華人中很少有人在包裡沒錢的時候去買房子,不會出現房屋貸款,房屋被銀行沒收的情況,反倒是被銀行拍賣的房子,華人買主佔相當比例。曾有中國國內電視臺來美採訪金融危機下房屋市場情況,希望我來幫忙聯絡採訪購買銀行拍賣房的華人,這確實有點困難。更何況就是真有,誰願意上中國的電視,讓家鄉父老知道呢?
老美則不一樣,願意上電視、上報紙,高興時與人分享,痛苦時向人哭訴。電視報紙上都有報道,有位婦女在奧巴馬面前哭訴,銀行沒收了她的房子,讓她無家可歸,其實那是生活中很少的一部分人。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居者有其屋,食者有其糧。
美國人就像被寵壞了的孩子,碗裡被雞叨走了一塊肉,就大哭大鬧,其實他還有很多好吃的好喝的……
大手大腳花錢慣了的人,突然受到一點影響就呼天喚地,要死要活。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受金融危機衝擊的美國人再怎麼窮困潦倒,也不會窮到哪裡,而那些勤儉節約慣了的人,就沒感覺,人們這樣來形容美國和中國。
我同一位美國人講起中國對美金融危機下人們生活的誤解,對於人們吃不起飯,穿不起衣,他說:“We are far from there”(我們離那裡還有十萬八千里)。畢竟美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幸好,我這篇文章是放在書的後面,大家看了我前面的文章,知道我還是愛國僑胞,不然會罵我是賣國賊,為美國唱讚歌。
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不同
我曾經聽說過一個這樣的故事:
有一箇中國老太太賺了一輩子的錢,到臨死前終於存夠了買房的錢,住上了新房;同時也有一個美國老太太則先貸款買房,住了一輩子的新房,到臨終前終於把一大筆貸款還完。不知哪位老太太該哭,哪位老太太該笑?
這是兩種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觀,不能說誰對誰錯。
美國人今天用明天的錢,過得快快樂樂,人均年收入4萬多美金,藉著別國的貸款,並不影響他們心情愉快地在邁阿密曬著太陽吹著暖風。
中國人拿著美國人的借條,人均收入一千多美金,當著債主,卻過著緊巴巴的窮日子。
為了資訊更全面,我和好多人聊起這個話題,當然也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細節。
比如汽油,現在比以前更便宜,以前曾有一段時間攀升到近5美元一加倫,現在(2009年6月)是美元一加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