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店一共有三家,此時好像每家人都不少,不管男女老少都在那排著隊,前後照應的只有那店裡的夥記了。
王三向周圍看了看,果然看到了兩名安保隊員在那裡來回巡視著……其中竟有一名是女安保隊員,這可是個看點。
在河口時就聽說這裡成立了女子安保隊……只是沒有見過,現在看見了。
她的裝扮與男安保員類似,但帽子好像要高一些,想必頭髮盤在裡面了……那褲子和袖子長了一些,身上沒有配帶短火銃,但手裡卻拿著藤條……她身材健碩,表情潑悍,一看就知道,極有可能是從粗使丫頭變成中年婦人之類的……
像這樣的中年婦人,漢唐集團安保部門在臺灣透過海選,一共才挑出十一個,一股腦地打包給藍翔培訓了……要求不高,站得直,能走直道,能鎮住旁的女子就行……不用會射擊搏鬥加正步走。
這樣任務就簡單了,藍翔很快就完成了培訓……事實證明,女子安保隊在管理市場的秩序上,比男子安保隊的作用可能更大。
明人女人們害怕這些女安保員,那制服讓她們看上去就知道是官府的人;明人男人們也害怕,他們當然也知道這些女人身後站得是誰,而且如果被一個女人抽打了,那太讓人感到恥辱了……還不敢反抗……所以這管理的效果就出來了。
王三看到人多,便去街邊的長椅上坐下……他看到那街邊有新栽種的蓮霧樹,想必沒幾年就會成了一處陰涼之地。
這時,他聽到一聲怯生生地問話:“敢問這位客官……您可是要買布嗎?”
王三扭頭一看……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子,正如自家弟弟一般大小的男孩子,在衝著自己作揖……
王三笑了,說:“我是要買布,你是如何看出?”
“這位客官……您帶著採買之物,雖然是在歇息,但又在看著那幾個布莊……由此得知……不如到我家店子裡看一看吧……”
“這裡還有布店?”王三摸摸頭,自己真不知道又有新開的店莊……
在那個男孩子的帶領下,王三走到西南頂頭之處……這裡是剛剛擴建不久的地方,由於不靠近街邊……顯然是人員來往不便……
王三看到了在這個偏僻之處竟然也有了幾家商鋪,只是輔面都是小小的……連個匾牌都沒有。
那個男孩子衝著一間商鋪裡喊著:“姐姐……有客人買布來了……”
王三聽出這一聲姐姐正是那泉州方言……他猛然想起,這些人正是傳聞裡那些流放到臺灣的海商啊!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閩商文化和海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福建多山少平原,背山向海洋,老天似乎註定了福建人的世代以海洋起家創業的命運。
據說,唐宋元時代,泉州的海外交通發達,那時已有泉州人僑居東南亞、日本和高麗。明末清初時代,泉屬各縣人民紛紛出洋謀生,出現“浮大海趨利,十家而九”的局面。
鄭氏集團依靠官府的支援,最終奪得東南海上的貿易大權。閩南商幫往往憑藉家族的勢力行商,正如《閩書》雲:漳州“族大之家,多入海貿易,散之他郡。”在向海外進行貿易時,閩南商幫也不放棄國內市場,《廈門志》稱“海商以販海為利藪,視汪洋巨浸如衽席,北至寧波、上海、天津、錦州,南至粵東,對渡臺灣,—歲往來數次。”閩南商幫在經商過程中以閩南網路為中心,靠此收集商業資訊,並代為解決商品和金錢方面糾紛等。
漢唐集團根據那面世界的《長崎福建幫零星名冊的探討》資料,查到了在長崎閩南幫的名單,其中有陳氏泰益號、梁氏和昌號、鄭氏永記號、林氏振利號、萬氏震豐號等5家商號及家屬共58人。
如果按籍貫分,其中泉州府為52名,故也可稱為泉州幫。
閩南商幫利用與臺灣隔海相望的優勢,基本上壟斷對臺貿易,如從宋代起,閩臺貿易是在泉州港和臺北港進行,明代拓展到漳州的月港、晉江的安平、惠安的獺窟、廈門附近的嵩嶼、浯嶼、曾厝和臺灣的基隆、熱蘭遮城等地對渡。
當定遠侯鄭聯在泉州城內大肆抄家時,顧問團蘇波團長對著手中的資料檢視,發現這傢伙還真是選擇性執法……專挑過去與鄭家不和的,或者走得太近的商號下手……這是建立自己的商業網啊……
蘇波團長當時把資訊傳回漢唐集團……蘇波團長得到的回信是“靜觀其變”,這就是任由他鄭家自己發展……蘇波團長也只能儘量要求不殺人,那些人家流放臺灣之時,怎麼也要保持人家一些基本生活物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