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3 / 4)

小說:我們的1649 作者:絢爛冬季

成功的抗清隊伍,成為鄭成功部下最為年少、知兵、善戰的得力驍將……此時正是出任左先鋒。

軍中一切的機密大事,鄭成功都要和施琅商量,施琅也一心一意為鄭成功效勞。鄭成功軍隊中,一切樓艦、旗幟、佈陣等相應之法,大多出自施琅手中。

永勝伯鄭彩深知此人。

傳聞此人將誕時,母太夫人夜有神授寶光之夢,覺而異之,遂生……此人少年之時,學書未成,棄而學劍。從其師習戰陣擊刺諸技,於兵法無不兼精,遂智勇而為萬人敵。

此人現在是鄭成功之左膀右臂,若鄭成功將他派來,定是有極為重要之事。永勝伯鄭彩自然不好慢待,於是親自接見了他,兩人開始了密談。

施琅眉清目朗,危言危坐,滿腔正氣地將粵東之事一一說出。

這事情還得從1647年9月說起。

在與四叔鄭鴻逵併肩子上的泉州戰役失敗後,鄭成功加強了自身力量的積聚,開始廣泛招募文武人才。

在“反清復明”的口號宣傳下,大批愛國知識分子相繼而來。

起初,鄭成功對他們禮敬有加,每遇重大事件都會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樣逐漸就形成了一個善於理政的文官幕僚班子。

同時,他還憑藉自己在隆武朝廷中的地位以及鄭芝龍的舊關係網,招集兵將,將要組建一個武班子來增強自己的軍事實力。

鄭成功兩手都想要硬。

在他充滿正能量的宣傳攻勢中,陸續又有反清將領,或是追隨鄭芝龍降清後又懊悔的閩中諸位將領,還有那些深懷故國之思的“降清明將”陸續奔走而來。鄭家名氣的影響還是巨大無比的……

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軍需供應問題很快浮出了水面。

由於鄭軍控制的地區僅限於沿海島嶼以及小片的濱海土地,想要靠當地的物力與財力,根本不能維持一支龐大的舟師、陸戰部隊及其眾多家屬的日常生活,種田之事,從沒有出現在愛國志士們的腦子裡。

那麼年輕的鄭成功是如何解決後勤問題的呢?

經過與他手下的文武兩套班子商議,鄭成功採取了兩個措施:

首先,他繼承了鄭芝龍開創的海上貿易事業,充分利用自己的水師優勢,找一些商人代理商,把內地出產的物資透過一些秘密渠道運往海外,諸如暹羅等地,從中可以賺取到高額的利潤,購買一些軍需品的費用就是由此而來,至於貨物的來源和組織情況,就比較複雜了,無法一一說明。

事實上,漢唐集團在佔領了臺灣後,鄭成功的代理商自然也來同漢唐集團貿易,有關鄭成功的一些活動情況,漢唐集團還是基本掌握一些的……還好,和歷史的大走向沒有出什麼差頭。

而二十幾歲的國姓爺,當然不知道有一幫子“大叔”在本屬於他的地方上,偷偷觀望著他奮戰的背影……小夥子啊,你要好好奮鬥……

其次,他依靠在攻佔地區徵收糧餉,當然,這裡面很多時候是要靠搶的。

有許多史料可以證明,鄭成功攤派的田賦、徵發的勞役苛重之極,此舉雖然解決了鄭軍的燃眉之急,但如此竭澤而漁,卻直接導致了所在地的民心向背:許多百姓寧可做清朝的順民,也不願做鄭軍轄下的“義民”。

在這一點上,明大陸上的明人顯然沒有經過系統的洗腦活動,他們也是現實和理性的……當然這個時空裡,世界所有地區的人們都只靠著地理關係或宗教關係來維繫著,不會出現國家的概念,愛國主義行為往往都是自我活動的副產品,是後人總結的。

“民心盡喪”,這也正是鄭軍在攻佔許多沿海土地之後,往往不能立足的根本原因,何況,有時還不是單純的徵稅問題,更有那“**裸地掠奪民財”的事件頻繁發生。

沿海百姓紛紛將鄭軍視作海盜,避之惟恐不及。鄭成功自然就難以在軍事上取得大的進展。

由於福建多山地,和平時期就缺糧,需要從廣東的潮州、惠州轉販糧食,以彌補閩中困境。因此,即便鄭成功收盡閩中糧食,也難以養活自己龐大的軍隊。運籌良久,他決定西取“粵南大糧倉”……潮州,來永久性地解決軍糧供應的問題。

可是年輕的國姓爺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1649年的潮州,尚在明軍手中。鄭成功圖謀奪取潮州的行為,就屬於挑起明軍內訌的“不義”之舉。鄭成功師出無名,不能不有所顧忌。

他思來想去,認為為了鄭氏集團的長期利益,哪怕從此擔上惡名,也在所不惜。同永勝伯鄭彩一樣,他所有的利益出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