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一錘子定音,其他人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了,只能唱幾句讚歌。袁紹沒有采納許攸的建議,許攸心中很不快,略有恨意。
冀州的袁紹在家裡磨刀霍霍,幽州卻很安靜,軍隊也沒有太大的調動跡象。
幽州軍隊劃分的很明確,一部分是針對鮮卑人的軍事行動。這部分軍事力量之中,只有少量的幽州軍隊,主要是騎兵為主。
幽州的步兵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駕馭奴隸兵。若是開戰。肯定是奴隸兵當先鋒。如此,即便是出現較大的傷亡,劉展也不會心疼。
幽州的騎兵力量則是突襲、決定勝負的關鍵力量,不到關鍵時刻也不會使用。
至於國內戰爭,劉展是堅決不會讓奴隸兵出現的。
開神馬玩笑,自己家裡的事情,怎麼會找外人參與其中,劉展還沒有如此腦殘。
就像是一家子兄弟打架,你把別人拉進來當幫手,其性質變了味。
幽州還真不缺乏士兵。這些年。高順專門負責練兵,一茬一茬計程車兵不斷湧出,軍隊一直沒有停止擴編。
幽州不像其他地區,因為有糧食的限制。以至於造成不能大量地擴編。在幽州。糧食不成問題。
還有一個優勢。幽州人口基數龐大,兵源充足。反觀中原地區,被劉展的人口戰略吸引走過多的百姓。人口已經很稀薄了。
遼東的白山黑水土地肥沃,別看生長的時間短,只有一季,產出的糧食絕對足夠滿足軍隊所需。
只要沒有戰亂,農業生產不受影響,幽州的糧食很豐富。
除了本地產糧,別忘了海外還有一個矮人島糧食基地。那裡主要生產水稻,為幽州軍隊提供戰略儲備。
這個時期,整個大漢全境誰的日子最好過,大概沒有人能比得上幽州的劉展。
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
即便是有這樣的優勢條件,這一戰,劉展還是不想拿出自己的真實力量。劉展抱定了深挖洞、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在幽州這個大漢疆域的邊角繼續蟄伏。
劉展很謹慎,也可以說很猥瑣,還是想繼續實施卑鄙、邪惡的手法。他擔心暴露出幽州的實力,使整個天下都對幽州產生戒備,甚至成為各方勢力的眾矢之的。
當然,幽州的真實面目早晚有一天會暴露,劉展不在乎,等到實在隱藏不住的時候再說。
也不能說劉展的計策不好,戰爭嘛,只要取得勝利就是好戰略。至於採取什麼方式方略,那都是次要的。
有時候需要堂堂正正地開戰,有時候就必須採取陰柔的手段,一切都取決於形勢的需要。
針對公孫瓚的這場戰役,劉展做了兩手準備。
劉展命令趙雲、關羽、張遼三個戰將,各領一千騎兵和五千步兵,奇襲公孫瓚後背,迅速拿下趙國和河間兩郡之地。
幽州之所以增加騎兵,就是為了行動迅速,快速解決公孫瓚的這些亂兵。
由於叛亂的地點分散,公孫瓚的軍隊分佈也很分散,指望步兵很難短時間解決戰鬥。騎兵速度快,對付一個郡的亂兵,相信很快就會結束戰鬥。
呵呵,人家袁紹在前方啃硬骨頭,劉展卻直搗公孫瓚後背,撿便宜呀!丫的,真賊啊!
除了針對公孫瓚,還要考慮到戰後。
萬一袁紹擊敗公孫瓚之後,撕毀協議,不承認幽州佔領土地的合法性,雙方必然翻臉成仇,幽州和冀州就要面對面開戰。
袁紹肯定不會甘心幽州佔據冀州土地,翻臉不認賬在所難免。協議從來都是用來撕毀的,針對這一點,劉展早有準備,他可不想讓幽州和冀州此時開戰。
所以,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後手還是要準備的。
劉展明面上只有一萬五千多軍隊,顯然,這是一個危險的舉動。袁紹若是一切都不顧了,撕破臉就是要和幽州硬戰,幽州這點兵力恐怕凶多吉少。
劉展肯定不會拿一萬五千軍隊和袁紹硬拼,辦法嘛,就只有撤退一途可走。
袁紹不追則罷,若是敢追趕,呵呵,那就離死不遠了。說不得劉展也不管歷史的程序是否改變,金手指也不要了,直接重創袁紹。
至於朝廷是否責備,輿論是否對幽州不利,這些都顧不得了。總不能讓袁紹佔到便宜,把戰火引到幽州吧。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不到萬不得已,劉展不會走這一步。這就需要精心佈置,讓袁紹顧不得與幽州開戰。
所以,幽州需要精心策劃……(未完